碧波如鏡,青山浮水。為護一方清流,臺州全面掀起治水興水大熱潮,正譜寫一曲治水壯歌。
治水先治污,治污重建設。我市狠下血本抓工程,在治水標準上做“加法”。
提高污水處理標準,污水變身“再生水”,為臺州碧水行動添彩;提升截污納管收集率,污水源頭得到了管控,城市血脈更通暢;提升水面率,市區“水運呈環、連通山海,乘舟穿城、游山玩水”全域旅游的畫卷徐徐展開……
“十三五”期間治水項目計劃總投資800億元,基本建成“河湖健康、水清岸綠、幸福樂居”的水生態環境保護體系。
舍得下血本,臺州的當代“大禹”們方能齊力捧回大禹鼎。
污水變身再生水 生態改造有作為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每天,10萬噸的淙淙清泉從椒江污水處理廠奔騰而出,順著中水回用河道管線流向巖頭閘省控斷面、洪家場浦、海門河……為這些河道生態改造補給活水。
提高河水體自凈能力,僅僅是依靠雨水和上游水庫是遠遠不夠的。真正維持河道日常補水的,還要依靠污水處理廠出廠的再生水。
我市早在2015年8月就率先提出了“提高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排放標準,執行準Ⅳ類標準”,2016年就在“三區一市”的6座污水處理廠進行試點提標改造(準Ⅳ類)工程。
目前,全市已建成投運11個污水處理廠出水準地表水Ⅳ類工程,并實現了17.65萬噸/日的中水回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河道生態補水不足的現狀,為河水水體全面消劣作出了貢獻。
至2018年底我市準Ⅳ類尾水(處理后)排放總量將達50萬噸/日,這部分水源基本上用在河水補給,定能為美麗臺州中的碧水行動添彩。
為了提升污水處理率,我市重金投入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已投運城鎮污水處理廠34座,污水處理能力108萬噸/日。根據《臺州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7—2019)》,我市將繼續投入83.3億元,新建(改擴建)污水處理設施29個,到2020年,全市污水處理能力可達160萬噸/日,可基本實現污水處理全覆蓋。
治理污水的同時,我市全力實施截污納管行動,著力提升納管收集率。目前,新增主干管網1000公里以上,建成一二級管網總長度3482.43公里,老舊區塊等截污納管新增面積80平方公里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提標改造242個、70395戶。
污水源頭有管控,后續處理有標準,城市的水脈更暢通。
再現綠水穿城美麗畫卷
我市河網密布,1.2萬余條、近1.5萬公里的河道構成了“水動脈”。
去年來,我市在全省率先打響斷頭河連通戰,立足“三生融合、多位一體”理念,推進全流域治理、全水系整治,構建覆蓋全市域的循環生態美麗水網。一年內,全市104條斷頭河全部連通,6430個劣Ⅴ類小微水體全部銷號;永安溪入評全國首批“最美家鄉河”,綜審得分第一。
我市還根據“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實際,大力實施一城一韻的“水上臺州”建設,著力提升水面率。
市區實施“大系統治水、大循環治水、大項目治水、大民資治水”四輪驅動戰略,積極打通斷頭河,加快城市排澇調蓄工程建設,推進市區“五湖四環”建設。建成后,市區可新增水域面積20.5平方公里,水面率將達到10%左右。
椒江建設“水上椒江、詩畫水鄉”,黃巖邁入“永寧江時代”,路橋區打造新“清明上河圖”,臨海打造“青山蘊古城、秀水育臨?!保瑴貛X打造“黃金水路”,玉環建設現代化海灣城市,天臺打造“百里河道風景線”,仙居建設中國山水畫城市,三門打造“山水三門”——一幅“水運呈環、連通山海,乘舟穿城、游山玩水”全域旅游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