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麥大面積收割之際,為了更好地做好今年夏季小麥等秸稈的科學處理工作,日前,海鹽縣召開夏季小麥秸稈廢棄物處理工作布置會,各鎮、街道農水中心秸稈處理工作負責人,縣農技推廣中心、局生態安全科(能源站)、縣農作站、縣經作站、縣農科所、縣土肥植保站等相關人員參加會議。
會議首先由各鎮(街道)分別分享了秸稈廢棄物處理工作經驗,對于秸稈處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會人員建議加強農牧結合消納多余的玉米、毛豆秸稈,并加大秸稈機械補助力度,促進秸稈收集離田利用。
隨后,會議介紹了“稻麥秸稈粉碎還田技術”“大小麥免耕直播稻草覆蓋還田技術”“秸稈青貯飼料化利用技術”“秸稈固化成型燃料化利用技術”“秸稈沼氣生產技術”“秸稈基料化利用技術”和“秸稈材料化利用技術”秸稈綜合利用七大主推技術,進一步落實秸稈處理相關政策,以及操作辦法與具體要求,并對當前小麥等秸稈處理工作任務和全年廢棄物處理工作思路進行了布置。
從會議現場情況來看,今年初以來,每個鎮(街道)均采取有力措施開展了堆肥、翻耕還田,發揮專業服務隊等利用途徑,實現了全縣秸稈廢棄物收集、堆肥處理、還田利用等長效管理。
會議指出,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是踐行循環發展理念、創建綠色農業的重要內容,各鎮(街道)要在總結過去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經驗的基礎上,落實好綜合利用的各項措施,做好大小麥翻耕還田、堆肥還田及上報核查工作,強化責任擔當,確保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
“海鹽農作物種植面廣量大,全縣產生秸稈20余萬噸,如果不能有效處理,將會產生大量的農業垃圾,嚴重污染環境。”縣農經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此,一方面,在大小麥、水稻集中收獲期,海鹽縣集中召開秸稈綜合利用現場會、布置會,營造良好氛圍。另一方面,扎實推進秸稈全面綜合利用,采取“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辦法,通過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多渠道暢通秸稈出路,同時不斷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推動秸稈機械化還田、生物腐熟還田、養畜過腹還田等,將秸稈“就地還田”,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
此次夏季小麥秸稈廢棄物處理工作布置會打響了農作物秸稈廢棄物處理“前哨戰”。隨著季節的轉換,玉米秸稈、大豆秸稈等廢棄物將大量產生,接下來,海鹽縣將堅持“還田為主、綜合利用”原則,繼續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推動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