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前一天,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發布了《2017年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此次報告的發布,在全國尚屬首次。
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獲得鳥類觀測記錄15.3萬條,觀測到鳥類981種,約占全國鳥類總種數的71.55%;獲得兩棲動物觀測記錄近7萬條,觀測到兩棲動物244種,約占兩棲動物總種數的59.80 %;獲得哺乳動物原始照片約200多萬張,其中有效照片約占15%,共觀測到哺乳動物100種,占紅外相機可拍攝物種數的39.84%;獲得蝴蝶觀測記錄約20萬條,觀測到蝴蝶1088種,占蝴蝶總種數的56.78%。
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徐海根舉例說,從報告可以看出,對2011~2017年連續觀測的78個繁殖期鳥類樣區分析表明,556種鳥類中,50%的鳥類種群密度呈下降趨勢,其中內陸水體和沼澤中的鳥類種群密度呈明顯下降趨勢。
據了解,2011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原環境保護部)自然生態保護司以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為主要技術支持單位,組織全國相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保護機構和民間團體,開展生物多樣性觀測試點工作,得到相關部門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支持。
生物多樣性觀測試點工作以鳥類、兩棲動物、哺乳動物和蝴蝶為觀測對象,初步建立了生物多樣性觀測的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發布了13項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在全國建立了648個觀測樣區,設置樣線和樣點1萬余條(個),初步形成了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的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