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五好家庭”故事】
在騰格里沙漠腹地,生長著茂盛的沙棗、梭梭、花棒等沙生植物,宛若一片綠色的海洋。然而,十幾年前,這里卻風沙肆虐,沙塵暴頻發。談起這些變化,人們都會由衷地稱贊堅持不懈義務植樹、壓沙造林的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長城鄉紅水村村民王銀吉。
1999年,王銀吉向家人提出治沙想法后,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當年春節剛過,王銀吉一家就帶上帳篷和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具,拉著壓沙用的麥草和玉米稈,來到村莊北面3公里的騰格里沙漠腹地,在一個叫“廟兒墩”的地方駐扎下來,開始壓沙造林。
為了運輸樹苗、麥草、水,王銀吉購買了兩匹大駱駝,在家與沙漠之間3公里多的崎嶇小路上日復一日地往返,來回一趟就得3個小時。駱駝馱水遠遠不夠苗木需求,王銀吉又在沙漠里挖了一口水窖,用塑料薄膜包裹在水窖壁上,積蓄雨水。冬季,將駱駝馱進沙漠的水儲存在水窖里,澆灌苗木。
“每天被子和枕頭上全是厚厚的沙塵,每天吃飯的碗底也有一層沙?!蓖蹉y吉說。常年住在陰暗潮濕的地窩鋪,風餐露宿,勞累過度,王銀吉的父親王天昌患上嚴重的風濕病。王銀吉與父親駐守在沙漠深處,家務重擔幾乎全部壓在了王銀吉的母親和妻子肩上。婆媳倆在家做飯總是計算著時間,爭取讓他們在回家后馬上吃上可口的飯菜。
2005年春天,上小學六年級的小兒子患上了腦干膠質瘤。兒子在彌留之際,囑咐爸爸一定要將自己葬在治沙點上,他要陪著爸爸把這片沙漠植成綠洲。
“媳婦埋怨我只顧種樹,沒有關心照顧好兒子,把孩子的病給耽擱了?!边@成了王銀吉心中永遠的傷痛。但這之后,還是家庭給了王銀吉安慰和支持,一家人將思念與傷痛化作了壓沙造林的動力。
在茫茫沙海中植樹實非易事,挖好的樹坑,一夜間就被風沙填滿;前一天剛種好的樹苗,第二天就被連根拔起;成活的小樹苗,遇上幾個高溫天氣,就枯死。樹倒了,再栽;苗枯了,再補,日復一日,無論寒冬酷暑,王銀吉一家憑著一股韌勁,抵抗“沙魔”。王銀吉說:“我只想多栽些樹,為改變家鄉生態環境盡點力?!?/p>
19年來,王銀吉一家壓沙造林近8000畝,累計栽植梭梭100多萬株、花棒120多萬株、毛條30多萬株、檸條5萬多株、榆樹20萬株、沙棗樹10萬棵。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