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燒和填埋是處理垃圾的傳統手段,雖然見效快但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實施垃圾分類勢在必行。今年以來,嘉興港區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努力改善老百姓生活環境。通過全區上下共同努力,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垃圾數量更是明顯下降。
居民小區:試點智能垃圾分類
在乍浦鎮怡和名城小區,記者看到小區內垃圾分類設施一應俱全,其他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四個類別的智能垃圾桶設置醒目,上面清楚標明了可收集的垃圾種類。
小區物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這里每戶家庭都有一張垃圾投放卡和印有二維碼的垃圾袋,投放垃圾時需先刷卡,根據投放垃圾袋上的二維碼,垃圾桶就能識別投放是否正確、垃圾來自哪戶人家了,實現了垃圾投放的可追溯化管理。
為了鼓勵居民養成分類投放垃圾的新習慣,港區對正確投放垃圾行為進行積分獎勵,可用于兌換生活用品。實施幾個月下來,小區居民基本做到了垃圾分類投放。如今,該小區不僅垃圾投放、收集實現了分類,垃圾運輸、處置兩個關鍵環節也實現了分類,做到了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怡和名城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是港區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為了進一步提升城市環境面貌、提高資源利用率,今年港區將垃圾分類工作納入民生實事工程,目前已建成1個省級高標準示范小區和5個市級高標準示范小區,垃圾的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置已全部實現。
農貿市場:無害化處理天天清
在大力推進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的同時,港區也積極探索和完善農貿市場、餐飲行業垃圾分類體系。目前,農貿市場垃圾分類實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天天清,將垃圾減量控制在源頭,取得了顯著成效。
港區擁有南北兩個農貿市場,農貿市場所產生的垃圾具有重量大、易腐爛的特點,如果不及時對菜場垃圾進行有效處理,就會惡化市場經營環境。以往,港區農貿市場產生的大量易腐垃圾是與其他生活垃圾混雜在一起統一運送至垃圾焚燒場進行焚燒處理,這造成了資源浪費。
如何讓“分類”“減量”兩大目標在農貿市場垃圾的日常投放和收處中真正有實效?港區垃圾分類辦通過多次調研,在分類的“質”和“量”及“分運一體化”上下了大力氣。“我們首先對農貿市場保潔單位進行重新招標,將分類工作作為重要工作內容納入考核范圍;通過明確農貿市場管理方、物業方的分類工作負責人,建立獎懲措施等手段調動他們對這項工作的參與積極性。他們還積極開展入戶宣傳,把經營戶分類參與率、準確率與文明經營戶考評相結合?!备蹍^垃圾分類辦負責人告訴記者,乍浦環衛所通過購買服務,委托第三方市場化運作實現分揀專職化,每天有分揀員進行上門收集并二次分揀,然后統一運送至鎮環衛所進行有機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這四項措施的實行大大提高了農貿市場垃圾分類工作的‘質’和‘量’,分類減量工作也隨之出實效。”該負責人表示,在推行垃圾分類后,通過分類收集,每天農貿市場收集處理的易腐垃圾約為2噸,峰值可達6噸。它們通過垃圾有機處理設備的加工制成生物肥,可用于替代化肥,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大大降低了生活垃圾焚燒量。
據悉,下一步,港區垃圾分類辦通過總結農貿市場垃圾分類工作的成功經驗,將這一體系延伸完善推廣到水果、餐飲行業及小區的餐余垃圾收集分類工作中去,使港區的分類體系日趨成熟,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利用,控制垃圾增長率。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