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加快補齊短板,構建良好水環境

寧波市人大常委會為余姚市防洪排澇工作出良策

發布時間:2018-05-14 07:08:24 來源:寧波日報 記者 吳向正 通訊員 陳 斌

  

海曙區龍觀鄉山下村河道(陳建安 攝)

  余姚市姚江干流防洪整治工程(陳建安 攝)

  日前,寧波市人大常委會視察防洪排澇“2020”行動計劃實施工作。(朱勤鋒 攝)

  2013年“菲特”強臺風給余姚等地帶來了重創,盡管已過去數年,大家記憶猶新。寧波是一座“擁江攬湖濱海”的城市,市民在享受江河湖海便利的同時,也一直深受臺風暴雨帶來的水患困擾。

  防洪排澇工程不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如何更好地構建良好的水環境,讓企業和百姓免受洪澇災害?市人大常委會把聽取和審議防洪排澇“2020”行動計劃推進情況報告作為今年一項重點監督內容。在3月份舉行的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市人大常委會在前期實地視察和座談調研的基礎上,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關于余姚市防洪排澇“2020”行動計劃推進情況的報告,市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工作委員會通過系列調研和深入分析,也提出了相應調研報告。

  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政府及相關部門要以解決突出問題為突破口和主抓手,維護規劃剛性,加大對非法侵占、填堵河道行為的執法力度;同時,要抓節點、保重點,千方百計解決要素保障問題,加快推進骨干工程建設,確保在今年主汛期前有更多的項目投入使用、發揮作用;另外,還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密切關注天然滯水區域大幅減少的趨勢,加快規劃建設蓄滯洪區,探索建立占補平衡和利益補償機制,恢復順應自然調控能力。

  加快補齊短板為民造福

  余姚市實施防洪排澇“2020”行動計劃

  寧波地處浙江東部,陸域面積9834平方公里,其中以象山港北側山脊為界分兩個流域,北部為甬江流域,集雨面積約5860平方公里(包括姚江上游紹興上虞區約218 平方公里),南部均為獨流入海區。甬江流域是寧波最大的流域,也是經濟社會較發達、人口較為集聚的區域,防洪排澇任務相對較重,獨特的三面環山一邊臨海的地形地貌和姚江、奉化江兩江匯流甬江出海這一相對較為單一的排水條件,決定了甬江流域極易遭受臺風帶來的風暴潮影響,引發較為嚴重的洪澇災害。

  長期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流域洪澇治理工作。這些年,余姚市編制了《甬江流城防洪治澇規劃》《寧波市區河網水系專項規劃》等,不斷完善“上蓄、外擋、中疏、下排”為重點的防洪治澇工程體系,有力提高了全市的防洪排澇能力。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圍繞中心工作,充分發揮立法保障、監督支持、決定支撐和代表的主體作用,每年都會選擇適當的方式,選取不同的角度和議題,接續推動防洪排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但是,當前余姚市仍然面臨十分嚴峻的防洪排澇形勢:河道越來越少,濕地越來越少,工程用地越來越少;小雨大洪幾率越來越高,治水成本越來越高,治理難度越來越高。為了建成與余姚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防洪排澇減災綜合體系,加快補齊防洪排澇短板,2017年,市政府全面啟動實施防洪排澇“2020”行動計劃,提出在“十三五”期間全力推進余姚市防洪排澇工程建設。根據該計劃制定的總體目標,防洪方面,到2020年,中心城區防洪達到100年一遇,縣城達到50年一遇,重要集鎮達到20年一遇。排澇方面,到2020年,城市達到20年一遇,農村重要區域為10年一遇以上。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和中央新時代水利方針為指導,堅持“規劃引領、問題導向,突出重點、有序推進,因地制宜、全面發動,排蓄結合、加強管理”的基本原則,全力謀劃六大防洪排澇工程建設。到2020年,全面推進“洪水蓄分工程、洪澇分治工程、平原排澇河道工程、分級保護工程、山區鎮村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等六大工程建設,全力實施21個重大防洪治澇項目,加快2項重大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投資330億元。

  根據市政府報告和市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相關調研,自去年4月以來,余姚市防洪排澇“2020”行動計劃實施進展總體比較順利。截至今年3月,全市累計完成投資121億元,約占計劃總投資額的37%。防洪排澇“2020”行動計劃確定的21個大類51個子項目,35個已開工建設(其中7個已完成),15個正在開展前期工作。2項重大專題研究中,1項已形成專題研究報告,另1項正在抓緊啟動。

  當前哪些問題亟待解決?

  寧波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深入調研找“癥結”

  3月下旬,在集中聽取市政府面上工作情況匯報的基礎上,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余紅藝,副主任王建康、胡謨敦帶隊,常委會組織部分組成人員、市人大代表、有關專(工)委委員及有關專家,分三組赴余姚、慈溪、海曙、奉化、江北、鎮海等地開展視察。視察組圍繞法律執行、規劃實施、項目建設等重點,采用面上聽、線上查、點上看等方式,全面了解防洪排澇“2020”行動計劃實施情況。

  在視察中,視察組巡河道、下工地,實地察看了慈溪四灶浦南延(新城河)拓疏工程、余姚北排工程和余姚城區堤防工程等,召開多次座談會,聽取了海曙、江北、奉化、余姚、慈溪等地關于貫徹實施防洪排澇“2020”行動計劃情況的匯報,并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一年來,余姚市防洪排澇‘2020’行動計劃各項工作推進有序,成效明顯。”視察組認為,“但對照中央新時代水利工作要求、法律法規規定、市委‘六爭攻堅、三年攀高’決策部署,當前余姚市防洪排澇工作在資金保障、土地指標、政策處理、調蓄能力、工作統籌、防災減災意識等方面,仍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

  根據“2020”行動計劃安排,2017至2020年全市防洪排澇項目總投資約330億元,這些資金主要通過市縣兩級財政安排、貸款融資等渠道解決。在當前財政資金緊張、政府舉債不斷規范、融資渠道不是很暢的情況下,不少區縣(市)反映,項目建設資金存在較大缺口。再加上水利項目投資回報率低、回報周期長,社會資本參與度較低,錢從哪里來的問題比較突出。

  重大項目的土地指標需由省里統籌解決,周期長、難度大。而水利項目又屬建設用地,用地需求大,自我平衡難,不少還涉及耕地,如姚江流域治理“6+1”工程需征用土地近1.34萬畝,奉化葛岙水庫需4750畝,余姚北排項目需6000多畝等。占補平衡指標需由寧波市及相關地區解決,而各地本身指標就極為緊張。據了解,因為土地問題,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余姚擴大北排工程、北侖平原排澇工程等一些項目受到影響。

  一些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涉及沿線兩岸或周邊的移民安置、企業和民房拆遷、文物保護、橋梁改造等政策問題,處理時間長、難度大。如奉化葛岙水庫工程需要移民5000人左右,東江剡江奉化段需要拆遷企業幾十家、民房幾百戶,寧海清溪水庫工程在水量分配、下游補償等問題上各方尚未協商一致,鄞江堤防整治工程涉及它山堰和梅梁橋等文物保護,余姚城區包圍工程三期、慈溪平原北排工程、江北鎮海東排工程都因政策處理問題,施工進度、完工時間等面臨滯后。

  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城市規模不斷擴大,路面硬化、濕地弱化比較突出,小河小湖被侵占、填堵、淤積等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全市整體水面率降低,天然滯水區域大大減少,水域調蓄能力持續降低,“小雨大洪”現象時有發生。據初步統計,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城區水面率下降20%到30%。另外,由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水稻田面積減少,農業大棚面積增加,減弱了農田蓄水滯水能力,增加了河道行洪、城區防洪的壓力。

  一些區縣(市)的部分項目規劃與寧波市級規劃存在出入,如奉化柏坑水庫擴容工程,東江上游段、海螺畈、斯張滯洪區等,給項目審批帶來影響。水利建設涉及水利、建設、城管等多個部門,利益主體多元,管理多頭,具體項目規劃和建設中的部門化、碎片化現象依然存在。水利工程很多是線性工程,由于各地拆遷補償標準不一等因素,影響工程整體進程。

  “菲特”強臺風以后,由于各方重視和水利工程發揮作用,近年來余姚市雖有險情但基本無大災,導致部分基層干部出現麻痹思想。一些群眾把興修水利、防洪治澇、搶險救災看成是政府的事,缺乏防災抗災主體意識,過度依賴政府,存在“政府干、群眾看”的現象。

  加快推進防洪排澇“2020”行動計劃實施

  寧波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提出“妙策良方”

  加快推進防洪排澇工程建設,除水害、興水利,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實事大事。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關于余姚市防洪排澇“2020”行動計劃實施情況的報告。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等對下一步加快推進余姚市防洪排澇工程建設提出一系列意見建議。

  “要加快防洪排澇工程建設進程,提高流域綜合防洪減災能力。根據流域地理特征與洪澇特點,采取‘上攔、外擋、內疏、下排、適當中滯’相結合的綜合措施,進一步加快流域內庫、堤、河、閘、泵和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楊小朵建議,要加強城市排水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做好城市防洪排澇工作。根據寧波城市臺風暴雨及洪澇潮災害特征,按照城鎮排澇標準對市區排水系統進行合理規劃,及時疏浚河道,疏通排水管網,確保排水設施良好運行。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王樂年建議,要系統謀劃、分項推進“2020”行動計劃確定的21個大類項目,未立項的抓緊立項,已立項的抓緊開工,已開工的抓緊建設,確保重點項目按期推進。對一些骨干工程,要堅持能快則快、能早則早,最好能在主汛期來臨前完工投用,避免出現因為一項工程建設滯后而影響全局的情況。

  市人大代表王文成說:“以前水利建設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現在水利建設投資很大,涉及面很廣,甚至建設運營管理還要政府貼補資金,加強運營管理更顯重要,這不僅關系到投資回報,而且關系到投資效用。水庫的管理如采用企業化管理,可大大節省管理費用等。”市人大代表羅進提出,過去在城市建設中占用了許多小河小湖,不僅影響市民生活,也影響城市排澇能力。今后能恢復的要盡量恢復,新建項目涉及河道湖面的,要嚴格禁止違規填埋建設,最起碼要占補平衡,填多少挖多少。同時嚴格把關河道改建項目,實施改道審批制度,確保發揮排澇作用。

  在審議中,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還建議,要堅持依法治水,進一步加強對防洪排澇工作的領導,切實增強法治理念。政府及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依法行政意識,認真貫徹執行水法、防洪法和省市有關地方性法規,嚴格依法推進防洪排澇各項工程建設,嚴格依法開展防洪排澇各項工作,真正做到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要加大水利、城管、建設等部門綜合執法力度,防止“九龍治水”,堅決遏制非法侵占、填堵河道等行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自覺維護規劃剛性,強化綜合規劃與專項規劃、市級規劃與各區縣(市)規劃之間的銜接,確保規劃的科學性。要結合城市總規修編,及時完善甬江流域綜合規劃、甬江流域防洪治澇規劃,提升規劃的有效性。

  要堅持綜合治水,統籌做好跨區域流域管理工作,實現城鄉治水“一體化”、全市工作“一盤棋”。要針對問題找對策,突出問題導向,梳理分析項目審批、政策處理、移民安置、要素保障等工作環節存在的困難和矛盾,以解決問題為突破口,精心研究,精準施策,為工作順利推進掃清障礙、排除困難。要確保質量強監管,始終將工程質量放在首位,嚴格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和安全生產責任制。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規劃設計、項目施工、竣工驗收都要堅持高標準,建設標準、技術等級、運營管理都要保證高水平,項目招投標、工程建設、資金使用等都要做到嚴監管,確保把每一項工程打造成為優質工程、安全工程、廉潔工程。更加重視水利運管體制的探索創新,切實提高投資效用;更加重視規劃的科學引領,構建防洪排澇安全保障體系、水資源安全保障體系和水生態安全保障體系。

  要堅持合力治水,進一步打好防洪排澇攻堅戰。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按照市委“六爭攻堅、三年攀高”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項目爭速要求,拿出“爭”的精神、“拼”的勇氣、“搶”的勁頭,大干水利,快上項目,加快推進計劃實施,早日兌現對全市人民的承諾。各區縣(市)要按照既定的任務書,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著眼大局、真抓實干、合力治水。要強化要素保障,通過優化財政資金使用方向和支出結構,優先保障防洪排澇工程建設資金需求,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針對資金不足的情況,應捏緊拳頭、集中力量,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創新水利投融資機制,要多途徑拓展籌資渠道,引導和吸納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努力緩解水利建設資金壓力。要內挖潛力、上爭指標,積極研究提出水利工程建設用地指標管理建議,爭取國家和省里支持,努力解決水利項目土地指標不足的困難。要強化社會參與,加強宣傳引導,增強群眾防洪治澇意識,提高群眾防災減災能力。在全面實施“河長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社會化參與機制,定期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治水護水”活動,引導更多的群眾參與治水,努力形成全民治水、全民管水的工作格局。

標簽:排澇;防洪;2020;行動計劃;人大常委會責任編輯:朱斌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