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國家統計局、自然資源部、農村農業部等6部委將我縣納入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試點,為全國4個試點縣之一。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于4月對調查子方案進行意見征求。
據了解,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是為了摸清自然資源資產“家底”及其變動情況,推動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自然資源統計調查制度,為完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提供信息基礎。“簡單來講,就是和統計經濟數據一樣對自然資源數據進行統計。”縣統計局副局長楊鶴云表示,依據我縣的試行辦法,要求核算內容包括土地資源、林木資源、水資源,嘗試對應2016年和2017年土地、林木和水資源資產的實物量賬戶。
賬戶就是“家底”,要求十分細致。以土地資源資產賬戶為例,我縣將對耕地、園地、林地、城鎮村及工礦用地、交通運輸用地等用地類型分類進行統計,反映實物量的總量、質量變化。“這些數據和我縣經濟數據相掛鉤,反映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自然資源消耗情況,意味著這是一項‘綠色GDP’的統計工作。”楊鶴云表示。
與經濟數據統計不同,自然資源資產基礎數據缺口大,統計難度也更大。“成立領導小組后,我縣將國土資源局、水利局、林業局、生態文明辦等部門全部納入,凝聚合力推動工作取得實效。”楊鶴云介紹,各部門按照各自職能分工,健全耕地質量調查監測網絡,完善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的水量水質監測體系,建立森林蓄積量的存量和變量監測統計制度等,形成可核查、可追溯、可追責的數據質量控制體系,實現主要指標數據可監測、可評價、可審計。“所以,這張負債表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考量的組成部分,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有了科學、準確的數據依據。”楊鶴云說。
試點工作總是在不斷探索。以往,各部門對同一實物量的統計口徑、依據不一,存在“數據打架”現象,這將影響總體分析以及自然資源利用效率。為此,我縣在試點工作中,通過調查實測、第三方專家鑒定、綜合評價等方法,提出調整完善自然資源統計分類標準的建議方案,實現填報指標依據明確、符合實際,編制過程科學、規范、統一。
“安吉作為試點縣之一,最終將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楊鶴云表示,接下來,在報經國務院相關部門同意后,我縣將提出指標體系調整優化方案,提升填報率、準確性,確保編表方案具有實操性、普適性,努力為全國推行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提供藍本。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