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嵊州市貴門鄉貴門村一幢占地面積5畝左右的三層辦公用房結頂。這幢將于今年8月前建成的樓房不是普通的辦公用房,而是集加工、展示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嵊州市越鄉龍井茶研究所,它建成投用后,貴門鄉2萬多畝茶葉基地將告別“低小散”的傳統制作、銷售模式,開啟茶葉標準化生產新時代。
貴門鄉有10個行政村,每個村都擁有連片茶園,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產出了優質茶葉,但其附加值與品牌茶存在較大差距。如何把現有的好茶打造成“產業優、生態美、百姓富”的富民產業?被同事私下稱為“茶葉書記”的鄉黨委書記夏洪汀提出,要以“生態+”的理念,發展生態茶園,鼓勵發展集中連片30畝以上的良種茶基地,擴大富硒茶園基地,改進初制茶生產方式,打好生態牌,創建生態運動休閑小鎮。
去年3月,寧波博士聯誼會一行人員在參觀上塢山龍井茶的采摘和炒制、體驗貴門村新建的農家民宿后,就貴門利用生態優勢發展產業提了許多獨到的建議。年產茶葉3.5萬多擔等優勢,也吸引了國內茶葉領域的大咖。杭州龍冠實業公司、北京芬吉茶業有限公司等國內著名的茶葉大公司紛紛前來實地調研,并與茶農建立了合作關系。
嵊州市越鄉龍井茶研究所從種植端布局核心優質產區、在工藝端堅持傳統制作技藝,建立標準化的作業流程,實施安全產業鏈管控,在向消費者提供“安全、高品質”好茶的同時,更提高了茶農的經濟收入。
從事茶葉生意多年的雅安村村民呂峰因此已嘗到甜頭,“以前,從茶葉培育管理到采摘再到制作,我們茶農基本是‘散兵式’作戰,缺少統一的標準,而如今,通過保證良好生態下的標準化制作,不但青葉的價格提高了,而且成品茶的銷售形勢更好。”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