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的十八大以來,諸暨市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通過嚴格耕地保護基本國策、提升節約集約水平和堅持發展綠色礦山等手段來開辟國土資源管理的新思路和新途徑,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保障發展和保護資源的關系更加協調。
耕地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
貫徹落實“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構建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耕地保護新格局。一是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區定界,保護優質耕地。共劃定永久基本農田68.4086畝,全部實現上圖入庫,落地到戶。同時,通過嚴格衛片執法檢查工作和推進“亮劍行動”來查處違法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行為。二是實施耕地保護工程,強化占補平衡。按照上級的要求,結合諸暨后備資源狀況開展土地整治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以建設促保護。2017年共完成土地開發水田2000畝;完成建設用地復墾1451畝;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4.58萬畝;實施耕作層剝離再利用工作,共完成500畝。三是落實耕地保護補償機制,構建共同保護。2016年、2017年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分別發放耕地保護補償金3327.4737萬元和3166.826萬元,充分調動村集體組織和農民群眾保護耕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落實了耕地保護的共同責任機制。
節約集約用地水平進一步提升
堅持節約集約、保障重點、統籌兼顧的原則,科學制定用地計劃,積極組織用地報批,高效盤活批而未供及閑置土地,不斷提升節約集約水平。一是通過抓規劃實現土地要素資源的精準配置。結合永久基本農田劃區定界開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年度執行和更新,做到兩者成果完全一致,真正起到了規劃引領的作用。二是進一步完善土地市場建設。目前諸暨市土地出讓全面實現網上交易,“標準地”出讓的試點也已經全面啟動,去年10月份以來,諸暨市已出讓“標準地”21宗469畝。三是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推行“地票”政策市場化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地票”政策的推行實施引起了很大的關注,也入選了2017年省國土廳改革創新案例。“坡地村鎮”建設試點進展順利,目前諸暨市共有6個省級試點項目,為全省低丘緩坡的開發利用積極提供試點經驗。
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更協調
諸暨市在礦產資源開發中不斷平衡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做到發展與保護并重。一是完善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積極推進小規模礦山關閉工作,合理布局大中型石料礦,嚴格做到“邊開采,邊治理”。大力推進礦山整體開發和廢棄礦山土地開發整理工作,不斷提高礦山生態綠化水平和礦地綜合利用水平。二是提高新設礦山準入門檻。為保護生態環境,諸暨市一般不再新設經營性礦山。如確需設置,要求新設礦山申請人打破地域觀念,克服政策處理困難,實施礦山整體開發和礦地綜合利用。三是積極建設綠色礦山。諸暨市始終堅持“誰破壞、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要求礦山企業落實生態環境治理主體責任,目前全市已累計建成各級綠色礦山19家。2017年諸暨市還完成了13個廢棄礦山的綜合整治工作。同時,通過加強露天礦山粉塵防治,確保礦山粉塵排放100%達標。四是開展專項環境整治,建設“兩美”浙江。2012年至2017年共實施“四邊三化”“兩路兩側”裸露山體治理工程88處,治理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投入資金約8000萬元。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