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建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紀實

山鄉逐夢“綠富美”

發布時間:2018-04-24 06:07:40 來源:浙江在線 記者 錢祎 周洲 市委報道組 陳遷

  浙江在線4月2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錢祎 周洲 市委報道組 陳遷)坐擁百萬畝山林,蘭江、新安江、富春江三江交匯,村村是景區,處處能旅游,建德的鄉村令人艷羨。春日,漫步沿江綠道,靈秀撲面的原生態自然景觀讓人聯想起李白詩中描述的韻致,“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

  這里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園林城市和首批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也是“兩美”浙江特色體驗地。10多年來,這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市,依托山水自然格局,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找準了發展美麗經濟的跑道。2017年,建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998元,比上年增長9.6%;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全市村級債務相較上年化解1.64億元,化解率達48.03%。

  這顆“綠心”,釋放著不可阻擋的發展后勁。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對人居環境提升的不懈追求,使建德瞄準打造“美麗建德”的目標,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化作生動實踐,不斷探索綠色發展的新路徑。

  守好這片綠水青山

  三江匯合處,就是建德工業重鎮梅城鎮。遠離了曾經的機器轟鳴,這里的鄉村群峰雋秀,水明如鏡,綠蔭似染,組成了一幅絕美的“富春山居圖”。

  搬入高新技術產業園已有多年的建業化工常務副總夏益忠的臉上早已沒有了當年的不舍,“暫時的損失換來長久的效益,值了。”4年前,建業化工關掉了位于梅城鎮的老廠區。隨之一起淘汰的,是年產50萬立方米溶解乙炔、年產2000噸嗎啉等的高能耗、高污染生產線。

  生態覺悟來自對過去的深刻反思。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仰仗著豐富的山水資源,建德只爭朝夕推進現代化,新安江畔林立著各類廠房,化工、建材、碳酸鈣等企業崛起。“高峰時全市有化工企業75家,是浙江數得上的工業強縣。”一名“老建德”說。

  GDP一路高歌的紅火,卻掩蓋不了粉塵漫天、江河渾濁的黯淡。素以一江秀水聞名的建德,卻因水質問題,屢受質疑。面對難以為繼的發展尷尬,建德人痛下決心“砸鍋賣鐵也要保護好生態”,將生態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城鎮化建設高度融合。一路走來,建德市領導班子對“生態立市”依然矢志不渝。截至2017年底,建德化工企業整合到13家,碳酸鈣企業由199家整合到33家,淘汰整治“低小散”企業(作坊)888家。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百姓的期盼。”建德市委書記童定干說,“因此我們必須要治出生態環境新面貌,打出轉型升級新天地,催生美麗經濟新業態。”多年來,許多人也和夏益忠一樣,在經歷了內心的激蕩后,停下生產線、拆掉養殖棚,給江水、河流讓路,全力守護這里的綠水青山。

  思路一變天地寬。腳下的大地和頭頂的天空,逐漸清朗。

  梳理自然人文底蘊

  10多年的時間里,鄉村的面貌能夠發生多大的改變?

  建德的改變遠比想象中來得多:三江兩岸的污染企業停工了,建成了蜿蜒如龍的生態綠道;村里的畜禽養殖大戶沒影了,辦起了健康環保的果蔬樂園……

  在困境中找到轉機,建德經歷了一個摸索階段。建德市政協主席吳鐵民多年前是分管工業的常務副市長。他回憶,那幾年市里毅然關閉了22條小水泥生產線,財政出資達6600萬元;否決了100余個化工等重污染項目,涉及投資金額近30億元。

  在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尋求平衡的建德人,意識到在抓好產業轉型和污染整治的同時,還要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讓農村自然人文的底子厚起來。

  “原有的鄉村風貌、池塘水系等受到一定破壞,我們要按照自然格局把山水面貌、歷史人文重新梳理和恢復。”建德市“美麗辦”專職副主任黃衛平說,“治之后,還要建。”

  在一以貫之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基礎上,建德統一規劃美麗鄉村,完善農村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千年古鎮壽昌拆除249處違建和8000多平方米危房,保護沿水街巷的歷史風貌,搶救性修復10余處歷史建筑,把農村的自然結構梳理出來。原先窄破的小巷變為古韻水街,充分彰顯鄉土文化氣息。

  這里的發展之路從未如此清晰:把山水生態作為最大特色,尊重原有的山水格局和內在的脈絡肌理,呈現“山水相融”的景觀格局,深入挖掘鄉土特色、風土人情,使每條鄉村風景線都成為具有鮮明建德文化印記的特色名片。

  幾年前,汪水法夫婦搬進了蓮花鎮戴家村的特色民居。這個沿新安江重要支流蓮花溪發展的村莊,曾經滿是雞棚和豬舍,高峰時蛋雞存欄量320萬羽。“人沒進村,先聞到臭味。”而今,汪水法的新房之外,青山如黛,清溪流淌,更讓他高興的是,“生活在城里的孫女,終于肯回來住了。”

  做大做強山水文章

  綠水青山沒有辜負人們的期待。

  因綠水青山而衍生的生態產業,在建德不斷發展壯大,成為農民增收的新渠道。眼下,鄉村休閑旅游產業正成為建德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建德打造“沒有圍墻的國家5A級景區”和全省美麗鄉村示范縣,預計游客將超1000萬人次,營業收入將達102億元。

  全市232個村,村村是景區,處處能旅游。人改變了環境,環境又反過來改變了人。建德人轉換思路,重新開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

  綿延41.7公里的胥溪,是富春江的支流。整治后的胥溪,流經的胥江、大畈、牌樓、騎龍4個村10公里河道兩岸,滿眼綠意、風景如畫。6條近年新修的景觀堰壩讓溪水層層疊疊、經年不絕;數公里長的臨水綠道,如同一條精美的絲帶,把沿岸村莊的自然景致、人文傳奇串珠成鏈,使隱匿在山水深處的鄉村之美脫穎而出。

  胥溪下游南岸的胥江村人重新打量起自己的家,320國道從村里經過,杭新景高速乾潭出口就在村口,在建的杭黃高鐵也將從村里過。“生態環境整治好了,交通配套跟上來了,怎么用好這些效應,讓村民得益?”胥江村兩委班子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把新村集聚點當作景點打造,做成杭派民居。”

  如今,集采摘、體驗、休閑旅游為一體的胥溪流域美麗經濟產業帶已經形成。位于高速出口附近,胥江村白墻黑瓦的杭派民居與山坡上的茶園交相輝映;隔溪相望的,是牌樓村550多畝的艾利斯玫瑰園;沿溪而上,則是下包村的自行車公園、胥嶺國際生態村、浙西唐詩小鎮,還有汪活源村的高端民宿等。游客在三江口吃江鮮,在村里住民宿,沿著綠道游覽三江兩岸已成常態。

  立足“綠色優勢”,建德的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同向而行,環境效益與百姓收入同步增值,成為海內外客商的投資目的地。此時的建德更加清醒,挑選環境友好型項目,守護好綠水青山,才能跨越趕超實現崛起。建德人綠色發展的腳步愈加堅定。

標簽:鄉村;綠水青山;景區;人文底蘊;山水文章;生態;碳酸鈣;化工企業;人居環境;生態環境責任編輯:陳秋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