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亭旁:“紅土地”闖出綠色發展路

發布時間:2018-04-19 09:08:26 來源:臺州日報 記者 任平

  從三門縣城向南行駛9.5公里,就進入亭旁鎮。這里青山疊翠,溪澗迴流,其中部地勢平坦,沃野數十里。這里是浙江省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誕生地,同時也是浙江省紅色教育基地,臺州市三大黨性教育基地之一。“一日一小變、三日一大變”是當地人最直觀的感受。

  “如果說小城鎮環境整治讓亭旁面貌一新,那么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設可助其脫胎換骨。”三門縣委書記楊勝杰說,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設,助革命老區闖出更可持續的綠色發展路,同時該基地的建設,可以鍛造三門人民信念之魂,匯聚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老區迎來發展契機

  草木蔥蘢時節,亭旁老區到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臺州海防署”古城墻完成筑基正在砌墻,1928街區完成景觀小品的設計初稿即將進入深化并實施階段,以亭旁起義總指揮包定為主人公的話劇也在緊張排練……

  一條特色經典路線、一個紅色教育基地、一條紅色商業街區、一條紅色休閑綠道、一套黨性教育課程、一場理論研討會、一本紅色經典書籍、一部亭旁起義專題片、一批紅色文創產品、一臺包定主題話劇,亭旁鎮黨委書記牟錫榮在縣里相關部門的配合支持下,帶著鎮村兩級干部節假無休,沒日沒夜為“十個一”工程奔忙著。

  “亭旁的發展被提到縣級層面,是亭旁歷屆干部不懈努力的結果,更是本屆縣委主要領導因勢利導為老區脫貧的決心。”牟錫榮說,他們要再造一座“銀行”。

  何來“再造”一說?1928年5月26日,亭旁爆發了震驚浙江省內外的農民武裝起義,并建立了浙江省第一個紅色政權——亭旁區蘇維埃政府。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亭旁人民發揚“起義精神”,各村支部帶領部分村民冒著冰雪嚴寒、翻山越嶺到蛇蟠島圍墾造田2萬多畝,年純收入達1100萬元,為當地建造了一座“綠色銀行”。

  90年后的今天,三門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提出“亭旁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設,并將其與北部灣區、鮮甜三門作為三門縣主打的“三張名片”,集全縣之力加以推進。革命老區正以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撬動全域旅游,鼓起村民腰包。

  “爭取各項工程在5月份全面完工,為亭旁起義90周年獻禮。”亭旁鎮鎮長王愛民說,“亭旁起義精神”與“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一脈相承。但由于缺乏系統和有效挖掘,影響不夠深遠,眼下是百年難得的發展機遇,亭旁干部群眾正全力以赴。

  多方助力紅綠相融

  “山村半現正霞濃,落日殘光映翠峰。何處牧童吹笛響?聲來耳畔不知蹤。”位于亭旁西南處的黃豹山并不高聳,但因亭旁起義總指揮包定的烈士墓而顯得莊嚴。 

  “都說窮人鬧革命,我爺爺卻不是,他出身大戶人家,祖輩都是商戶,革命時的身份是當地亭山小學校長,他是受共產主義影響,思想進步才革命的。”包定的雙胞胎孫子包龍、包虎說。

  包龍、包虎兄弟仍住在包定故居,聽說要修繕包定故居,發展紅色旅游,他們十分支持,表示可以出份力,宣講他們親友眼中的包定。

  包定故居不遠處就是包子聰故居,它是亭旁起義總指揮部舊址。青磚墻上密布著一個個掌印,高大的門庭和圓形的飛檐卻有著西歐的風格,這幢中西結合的建筑,透露著主人在當地尊貴的身份和不俗的眼光。

  與一般的鄉村旅游規劃不同,亭旁的內核在傳播紅色愛國主義精神。因此,依托亭旁起義紀念館、紀念碑、浙江省第一個蘇維埃政府舊址、初心廣場、包定烈士墓、包定故居、包子聰故居等紅色資源的特色經典路線十分突出,他們以打造亭旁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培訓基地為抓手,結合國家級紅色經典小鎮和4A級紅色風景區創建工作,統籌協調各相關單位力量,整合各方資源加以推進。

  目前,紅色教育基地各工程類項目累計籌集中央、省市縣資金1.1億元。依托小城鎮一期項目2764萬元,解決了“1928”紅色商業街區、海防署古城墻等新建項目的資金;小城鎮二期項目3500萬元,解決了初心廣場、寧和路外立面改造、市政工程及景觀提升等項目的資金。

  此外,三門縣級各部門紛紛行動,三門縣公路管理局出資1800萬元解決石嶺線美麗公路及沿線黨建元素布置資金;三門縣農辦成功申請的包家村省級歷史文化重點村項目,省補700萬元到位;三門縣民政局申請省市民政項目補助360萬元;三門縣建設規劃局補助集鎮污水管網改造200萬元……

  亭旁鄉賢楊天瑤也積極參與,解決了寧和路與市心大道交叉路口景觀項目500萬元、楊家祠堂到白鶴殿段整治150萬元的資金。

  為了做好紅色文化和綠色旅游的結合文章,亭旁鎮還成立專家顧問團、鄉賢指導團、紅色義工團、民俗演藝團、講解團等,共同演繹亭旁紅色旅游開發協奏曲。

  點線結合帶來效益

  3月8日,120名身著紅軍裝、肩挎紅軍包的“戰士”入駐亭旁坑下村。他們是臺州市委黨校軍轉干部培訓班的學員,參加亭旁革命精神紅色主題活動。

  接待完首批大規模學員團,坑下村主任樓可掌心里更有底了。“經過學習發動,目前20戶投入運營,樣板房每戶有7個房間、可滿足14人入住,接待百來人的團沒問題。”樓可掌說,坑下有85套小康樓,如果全部投入使用,可以同時滿足1200人左右入住。按照樣板房的投入,效益好的話,三四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樓可掌自去年當選村委會主任后,和村“兩委”干部一起推進鄉村民宿改造項目,完成紅色主題餐廳建設。

  坑下村距集鎮十余公里,沿亭旁溪、中南溪打造的紅色休閑綠道,將其與楊家、包家以及任家、南溪、芹溪等各個點位串聯,讓住宿和各類現場教學緊密相連。

  據負責該點位建設的亭旁鎮黨委委員楊性波介紹,坑下村是集住宿、教學于一體的核心教育基地。村入口處,由兵魂戶外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元打造紅色主題公園;不遠處的上盧、岙樓村要開發建設65畝花海,目前正在租用地處理;依托萬遠山莊打造鄉村振興學院,可滿足各類紅色教學需求。

  跟樓可掌一樣,亭旁鎮任家村黨支部書記任開立也積極投身完善位于任家村的亭旁起義第一槍舊址——任家大院的工作中。作為鎮里指定的任家教學點講解員,任開立說自己還在不斷琢磨,平時能講講第一槍的故事,要接待更多游客,需要不斷學習。

  作為“中共臨三縣委駐地”舊址所在地芹溪村,眼下也正在搶救性修繕,收集歷史物件,挖掘革命故事,恢復縣委駐地等工作、活動場景。

  亭旁,這塊曾經被烈士鮮血染紅的土地上,留下眾多烈士的足跡和革命的舊址。經過歲月洗禮,經過幾代人的保護和修繕,已成為后人瞻仰的紅色景點。

標簽:故居;基地;文化教育;舊址;發展契機;總指揮;黨性教育;革命老區;紅色經典;商業街區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