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4月1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朱燕)進一步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發區城管辦通過多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向群眾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提高他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日前,城管辦就組織了四大高校志愿者團隊深入社區,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垃圾分類引導和宣傳活動。
直擊現場,定時定點引導
前期,城管辦市容科通過對智能監管平臺數據的分析,有針對性地安排高校志愿者進入垃圾分類工作進展緩慢的小區開展活動。
每天的垃圾投遞高峰期間,志愿者們在樓道口、垃圾投放點現場實時引導。水利水電的志愿者小黃隊男團在海天城做垃圾分類引導。
他們兩兩組隊,拿著他們的“法寶”:垃圾分類宣傳手冊、綠色廚余垃圾袋,找尋自己的目標給居民“施法”。對于這支小黃隊,這樣的垃圾分類活動并不是第一次,他們已經非常熟悉垃圾分類的知識,并能成功地告知給居民。
對于小黃隊的到來,居民王阿姨表示這樣的宣傳方式很好,宣傳志愿者不僅顏值高,講解垃圾分類知識也很到位。當他們宣講時,大家都不好意思拒絕,同時也加深了垃圾分類意識,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文明的居民,做好垃圾分類。
普及知識,不放過任何機會
在做好具體投放引導活動的同時,城管辦針對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也進行了具體布置,要求志愿者們不放過任何開展垃圾分類宣傳的機會,無關乎時間、地點、場合,只要活動現場有群眾參與,就要普及分類知識的機會,可謂見縫插針。
3月,開發區2018年“學雷鋒”志愿服務文明環境大提升活動啟動儀式在天街南廣場順利舉行。這一次村口公益攜手高校志愿者團隊出現在現場,并且成為了當天最火爆的攤位。以小游戲的方式帶領市民參與到活動中來,通過關注公眾號、模擬垃圾分類、回答植樹相關知識等方式抽獎送盆栽、生活用品等小禮品。
通過游戲活動互動的市民,拿到盆栽非常開心,這樣的活動拉近了居民間的感情,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
上門指導,面對面的宣傳
志愿者每天會對小區內居民投遞的廚余垃圾進行巡檢抽查,根據巡檢抽查的結果進行相應的打分,對于分類不合格的居民進行上門指導。了解該戶居民垃圾分類情況較差的原因,對癥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分類的難題,督促指導居民自覺進行垃圾分類。
開發區的垃圾分類工作按計劃扎實起步,但由于處于初期上升階段,時常也會碰到一些預料不到的難題。比如針對一些回遷小區物業管理不完善,垃圾分類引導基礎薄弱的情況,城管辦直面挑戰,集思廣益,召集了高校的志愿者代表共同商討解決之道,積極應對。決定采取上門入戶向老百姓進行面對面的宣傳,普及垃圾分類政策和知識。
按照方案,志愿者團隊分成八個小組進回遷小區與居民進行面對面溝通和宣傳。
高校志愿者團隊的加入,為垃圾分類多樣化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可能性。創新的思維和年輕活力碰撞出的絢麗火花,必將助力開發區垃圾分類工作再上新臺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