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具體怎樣?什么時候給我們簽協議呢……”3月28日上午一早,玉環瑞龍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葉超美提著公文包,踏進玉城街道老舊工業點改造工作指揮部急切地咨詢道,聽說此次小水埠老舊工業點改造“紅利”滿滿,他特地從江蘇趕回玉環。
在推進老舊工業點改造提升中,玉環因地制宜出臺了《老舊工業點改造提升工作指導意見》,并率先在小水埠村開展試點,以地換產權、以地換空間、滾動開發、統一建園等“紅利”,讓原本愁眉苦臉的企業主們樂了。
以地換產權
變“要我征”為“我要征”
前一陣子,玉城街道小水埠工業園區啟動村集體土地征用。讓玉城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沒想到的是,簽協議時,54名村民代表中除3人出差外,其余51人全部簽字,土地征用幾乎全票通過。
村民代表之所以爽快簽字,就是被“以地換產權”這項政策“紅利”吸引。根據土地置換產權補償政策規定,玉環采取返還建筑產權方式,保證村集體利益。補償標準有兩種:一是無償給予村集體征用面積5%至10%的建筑產權;二是村集體以成本價回購征地面積30%至40%的工業廠房建筑產權。
“以一塊10畝村集體土地被征收為例,按第一種方式可無償取得6667平方米的建筑產權;按第二種方式可以按成本價最高回購26668平方米建筑產權,這對村集體來說補償非常可觀。”玉環市老舊工業點改造辦公室主任陳緒統說道。
小水埠村此次被征用村集體土地160多畝,經多次協商,該村選擇了第一種補償方式。屆時可額外獲得1萬多平方米建筑產權。
“我們村集體土地原先年收入有100萬元左右,征用改造后多了1萬多平方米的建筑產權,我們到時候拿出去出租,年收入可以達到200萬元以上,翻了一番。這么一算,大家簽字的積極性肯定高。”玉城街道小水埠村村委會主任鄭大沛笑著說道。
以地換空間
單區塊滾動開發減少企業損失
除了送“紅利”給村集體,政府還把另一項政策“紅利”送給小水埠的40多家企業。
玉環力恒動力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貿出口企業,得知市里要改造老舊工業點,“力恒”董事長陳永生很著急,一邊是廠房可能面臨拆遷,一邊是源源不斷的訂單,愁得他好幾天睡不著覺。不過,當他詳細了解政策后,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
原來,為了最大限度減少企業損失,玉環創新“拆除違法、先行開發、安置合法、拆除合法、開發余量”的單區塊滾動開發模式,即在工廠不停產的前提下,優先拆除老舊工業點內的違章建筑,騰出空地先行開發建設一批廠房,等合法企業入駐新廠房后再拆老廠房,逐批逐量滾動開發,實現企業最多“搬”一次。
“在玉環各老舊工業點內,廠房兩證齊全的企業不在少數。現在創新推出這種滾動開發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企業不用折騰了,等新廠房建好后,老廠房再拆,盡可能減少企業的損失。”陳緒統說道。
這項政策“紅利”,撫平了企業主因拆遷引起的焦慮。
“這個滾動開發我是舉雙手贊成的,原以為搬遷要停產,幸好只是虛驚一場。這就是政府給大家吃的‘定心丸’,是對我們企業的最大支持了!”陳永生喜滋滋地說道。
以服務換肯定
“媽媽式”服務解決企業后顧之憂
政府開出的第三項政策“紅利”,是為老舊工業點改造涉及的企業提供“媽媽式”一條龍服務。
所謂一條龍服務,就是小微工業園區從項目規劃、審批到施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建設,全由政府主導完成,企業只需“拎包入住”。
“小微工業園區內新建的廠房,容積率會大大提高,公共服務設施會配齊配足,盡可能滿足企業需求。”玉城街道老舊工業點改造指揮部副指揮孫賢勇向記者解釋道,重新規劃后,原先企業老廠房會從一層變為二層、三層甚至四層,擴大企業生產空間。此外,價格方面會按照企業自建價格標準賣給企業。
“可能大家會覺得,政府會在代建廠房方面盈利。相反,政府不但不會盈利,反而會在基礎及配套設施建設上貼入大量資金。”孫賢勇說。
玉環創新實施的新政策,也換來了百姓由衷的肯定。
“深入了解這次關于老舊工業點改造的政策后,我覺得很得人心,政府確實從百姓利益出發,想民所想、利民所利,期待新的小微工業園區與我們見面的那天。”瑞龍公司董事長葉超美說。
據了解,玉環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59個老舊工業點改造,總建筑面積約436萬平方米。今年將率先啟動18個老舊工業點改造,截至目前,所有涉及拆遷的合法企業基本達成意向,違法建筑拆除量已達90%。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