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嘉興奮進的底色,也是嘉興發展的潛力所在。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點上,嘉興協調推進“五大發展”理念,牢牢守住“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跨越發展之路,培植后發優勢,奮力趕超,走出一條富有嘉興特色的發展新路。在建設生態文明的歷史進程中,人民政協具有獨特的優勢,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市政協八屆一次會議以來,市政協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在建設生態文明中的獨特優勢,不斷增強委員參政議政、有效履職的能力,努力推進“兩美嘉興”建設,為打造國際化品質的現代化網絡型田園城市作出新貢獻。
“目前,你們池塘清淤及生活污水治理這兩方面工作抓得如何?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去年6月,市政協深化“五水共治”專項集體民主監督第三調研組來到海寧市周王廟鎮開展專項民主監督活動。督查組一行先后前往胡斗村19組小微水體調活工程、聯民村宋家澗滾水壩等地,就“五水共治”開展情況進行實地督查。據了解,像這樣的“三級政協聯動、千名委員同行、助推‘五水共治’”專項民主監督活動,市政協已連續開展了4年。“我們轄區河道水質有了大幅改善,這些成果來之不易,政協委員功不可沒!”委員們走過之處,總能聽到當地干部群眾發出如此感嘆。
小小一滴水,折射的不僅是百姓的幸福指數,還有一方經濟發展與自然人文間的和諧程度。2017年,市政協圍繞剿滅劣V類水這一工作重點,組織開展市縣鎮聯動、千名委員參與的“干、查、督”集中大行動。主席會議成員帶領各民主監督調研組赴各縣(市、區)、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嘉興港區,走田間地頭、看小浜小河、找問題不足、提整治建議,全力助推“五水共治”工作。
“政協對‘五水共治’的民主監督就是聽匯報看現場,然后給黨委政府提點建議想法?當然不是!我們要在參與服務中監督,在民主監督中參與服務,既當監督員、戰斗員,又當示范員、宣傳員……”面對市政協領導對開展民主監督的更高要求,委員們通過“議行合一”舉措,綻放出璀璨的“政協光芒”。過去一年,委員們深入治水一線,積極開展“隨手拍、四季查、全年督”活動,對小微水體的水質改善情況開展巡查。就巡查中發現的問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34件,其中《建議推動“一眼就識”雨污管道分色識別強制性標準建立》《提高淡水養殖廢水排放標準的建議》得到省政協的采用。一年來,全市政協系統共組成監督調研組320個,深入剿劣問題點2433個,提出意見建議2966條,被部門采納2115條。如今,持續深入推進“五水共治”,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早已成為我市各級政協組織責無旁貸、政協委員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
大氣是最公平、最普惠公共產品,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是最大的民生。我市實施“五氣共治”以來,大氣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市區PM2.5濃度大幅度下降,藍天白云逐漸增多。為進一步呵護治理成果,完善治理措施、建設長效機制、鞏固治氣成果迫在眉睫。市政協八屆九次主席會議就“建設‘五水共治’長效機制”開展專題協商,為使協商更加深入、有效,在分管主席率領下,人資環委及委員先后赴市治氣辦、市環保局、市綜合執法局、市建委及嘉興港區、海寧市等地深入開展調研,形成翔實的調研報告。會上,提出了加快轉型升級、優化產業布局等7條協商建議。市政府副市長洪湖鵬要求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有關意見建議,加快建設“五氣共治”長效機制。以此次政協主席會議為契機,市政協主席高玲慧給全市政協組織提出了新要求:要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完善機制、強化監管、科學治理,扎實推進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時段大氣污染防治,為“嘉興藍”不懈努力。
“深化‘美麗鄉村’建設”“強化嘉興生態環境旅游宣傳推廣”“加快建筑垃圾和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改革和完善水資源管理保護制度”……市政協八屆一次會議以來,政協委員為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的提案近50件,委員們從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兩美嘉興”的高度,呼吁保護和建設好嘉興的生態環境,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其中,基于我市自然稟賦不足,全市垃圾焚燒、污泥焚燒產生的殘渣和飛灰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危險廢物處置沒有形成完整的處置鏈,存在嚴重環境安全隱患等問題,市政協組織委員們進行走訪調研,深入研討相關問題,在市政協八屆一次會議上提交了《關于加快建設我市危險廢物填埋場的建議》的提案,并被列為重點提案,市政府高度重視,組織相關部門專門推進。在《關于加快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建議》的提案中,多名提案人共同為這項工作建言獻策,助推了我市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意見和市區城鎮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計劃的出臺,促成了全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的召開,對于全面開展我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在《關于大力發展土壤污染治理》的提案中,委員們著眼于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提出的建議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重視,不少建議被吸納到《嘉興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針對垃圾處置,分別就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快遞垃圾等各方面提出解決之道,其中《建議“考評+補貼”雙推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升級》得到市領導批示督辦。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