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姚莊橫港村:“這里每一處都在發生美麗蝶變”

發布時間:2018-04-07 09:06:48 來源:嘉興日報 記者 方鈺 通訊員 曹宇杰

  四月的姚莊鎮橫港村,煥發著春的活力。行道樹綠意盎然,庭院花卉在竹林的綠蔭下競相吐艷,農戶房前屋后整潔有序、村里的步道潔凈如新,水墨畫裝點在粉刷一新的農房外立面上,與小橋、流水、人家,融合成了富有水鄉江南特色的畫面。

  “這幾年,我們村每一戶、每一處都在變。”68歲的老黨員張培根自豪地說,“早5年前,你到橫港村,那個味道不好聞哩。河水都是黑的,到了夏天還會泛起泡沫。地上滿是豬糞,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回去以后,你的家人可能還聞得到你身上的豬糞味。”

  “別的不說,就說這個垃圾。現在每戶村民的家門口放兩只垃圾桶,一只可回收,一只不可回收,不管啥時候過來看,都擺放得很整齊。我們扔垃圾都是分類的,垃圾一放、蓋子一蓋,沒有任何異味。以前,垃圾桶是擺設,垃圾滿地堆,尤其是泔水四處流淌,味道比較沖。”橫港村黨支部書記張林介紹說。2013年前,橫港村418戶居民中,有80戶是生豬養殖大戶,年生豬存欄量23900頭,是常住居民的14.3倍。而一頭豬的環境消耗量相當于5個人。這樣一來,橫港村環境承載量早已不堪重負。

  變化從2013年開始,嘉興開始推行生豬養殖減量提質,橫港村開始了生豬退養。“目前,我們村一頭豬也不養了。養殖戶已經轉型做其他行當了。”張林自豪地說。但是,記者心中充滿好奇:生豬退養后,橫港村民靠什么發家致富?他們的收入是降了還是增了?

  “說實話,生豬退養后,村民和村集體的收入都經歷一點波折。現在,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路徑。全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的24188元到2017年的35027元。村集體收入這一塊,也經歷‘過山車’,2013年生豬退養第一年,從50萬元驟降至30萬元,但2016年已經增長到95萬元。2017年126.4萬元。”張林細細地向記者闡釋著居民和村里的每一筆收入來源。

  據介紹,村民和村集體收入增長的背后有兩把密鑰:一是盤活土地的文章;二是面向上海種花卉。

  橫港村的土地文章首先從土地流轉開始。2015年,他們利用紅旗塘沿線豬舍拆除后的集體土地以及農戶流轉的94畝土地,建起了120畝的農業產業園。其中30畝是養殖戶轉型升級自建的蔬菜大棚,還有75畝左右的大棚,由村集體以招標形式建成并統一出租,剩余的15畝露天土地,用來租給村民種菜。建好的連棟大棚,以每畝每年4000元左右的租金出租種花卉,并約定三年后租金再增加20%。農戶流轉出來的94畝土地,村里按每年700斤稻谷的國家牌價發放到農戶,作為農戶的土地流轉收入。

  現在大棚租金每年能為村集體帶來70萬元的收入,占村集體可支配收入的七成左右。2017年,橫港村又乘勝追擊,進一步做大土地流轉文章。利用村級工業園“低小散”企業騰退后的集體土地,建起了73畝大棚并全部出租,以每畝6000元計,村集體收入每年再增40多萬元。除了租金收入,村里還推進農房改造集聚,通過宅基地復墾,增加土地40畝,由村集體統一種植了4個品種的樹苗,既避免了荒廢,又改善了村里的生態環境。

  到2018年,擁有1945畝土地的橫港村,已實現土地流轉1906畝,土地流轉率達到了98%。土地流轉也給橫港村帶來不少政策補助。農經部門對整村流轉率達91%以上村有相應的獎勵,國土部門每年也給村里發放耕地保護費,兩筆賬一加,對村里來說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更重要的是,因為流轉率高,讓橫港村的農業生產實現規模化和功能化布局。地面上的種植物既是農產品,又是風景,而橫港村的道路,又恰好將這些風景連成一個整體,不僅平坦開闊,而且四通八達,沿路走在村里,可謂十步一景。該村將道路進行統一規劃設計,實現村內外交通網絡的有效銜接,村民住在哪里,水泥路或石板路就修到哪里。

  記者沿著水泥路行走在鄉間,發現路邊有一個名叫“五彩”扶貧基地的大棚,大棚里放滿了花卉“孔雀紅”,有位農戶正忙著給花卉填土。帶著好奇,記者走進大棚,陪同的人介紹,這位姓馬的大嬸聽力有障礙,沒法在工廠做工,家里經濟不活絡。村里把她安排在基地打工,擁有了固定的收入。她說:“村里的老黨員們都很有耐心地跟我交流,在這里工作我很開心。”記者了解到,為了保障村里殘疾人的生活,村里建立了嘉善全縣首個村級運營的“五彩”扶貧基地,總投入8.5萬元,總面積4.5畝,將黨員志愿服務和扶貧工作相結合,用花卉種植幫助殘疾人家庭,其中紅色代表黨員志愿者,黃色代表助殘志愿者,粉色代表巾幗志愿者,橙色代表文化志愿者,綠色代表青年志愿者。“別看我們基地小,去年基地產值達7.5萬元,我也有2萬元左右的收入,這筆錢對于我來說足夠日常開銷了。”馬大嬸笑著告訴記者。

  除了收入,村民們也對橫港村環境“蝶變”感到欣喜,從曾經的養豬大村到如今的美麗鄉村,從昔日的“臟亂差”到今天的“潔凈美”,當地花卉種植大戶郭為春深有感觸,他的大棚里的月季開得正盛,“你猜猜以前這里是什么?豬圈!”他指著自己的連棟大棚對記者說,“你一定想不到我以前是養豬大戶吧,以前,我養豬存欄量有6000頭,那時這里可不是月季,而是臭烘烘的豬圈!”那時郭為春養豬雖然每年有幾十萬元的收入,但是由于臟亂差的環境,他覺得錢掙得不舒服。“生豬退養后我承包了村里60畝地,轉行種花卉,銷往全國各地,每年的收入也有幾十萬元。比起養豬,我更喜歡花卉種植,現在不僅有了可觀的收入,環境也舒適了,美麗的事業讓我擁有了美好的心情。”

  記者手記:

  作為一名90后,我對農業、農村和農民原本是陌生的。行走在橫港村,我沒有想到滿目春色的背后居然沉淀著那么多蝶變的故事,從農民洋溢著幸福的笑臉中,我突然發覺,農村是一本讀不完的書!

標簽:花卉;曹宇杰;大棚;方鈺;農戶責任編輯:仲瑤卿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