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村山清水秀,自然資源條件較好,我打算從農旅結合、農業+康養這個角度破題研究,開展招商引資工作。”近日,建德市農辦干部沈光炎接到鄉村振興特派員“任命書”后,第一時間到村里走訪。他憑借多年的“果蔬樂園”工作經驗,以烏龍村的“百畝桃林”入手,構思特派員履職的第一份方案。
像沈光炎這樣的“特派員”還有不少。建德市把“百千萬”工作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提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兩大“硬任務”,選派131名市管干部擔任鄉村振興特派員,一對一派駐幫扶經濟薄弱村強黨建、促發展、優治理,力爭在2018年底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
“去年這里還是個荒園,現在是柑橘精品示范園。”三都鎮三江口村黨總支書記黃偉對著村口的橘園逢人就夸,新種的橘苗在春雨的滋潤下已吐露新芽。去年,在建德市農業局干部邱劍娟的走訪帶動下,村兩委找準定位,理清思路,通過流轉土地100余畝,招商引資1000余萬元,跳出家庭分散經營模式,建立優質柑橘大棚種植示范基地。今年,邱劍娟被下派到鄰村松口村當特派員,“柑橘是松口的支柱產業,要把這個品牌打響。感覺自己身上的責任更重了,但任務更清晰了。”
建德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的鄉村振興特派員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在選派上除了設置市管干部的“硬杠杠”,還強調“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高素質、專業化”的“軟指標”。篩選具有農村背景、基層工作經歷,優先選派“百千萬”聯村、涉農部門的市管領導。
像沈光炎,看中的是他的農村工作經驗和旅游部門從事經驗,與烏龍村的發展實際非常“匹配”。像邱劍娟雖然是部門“一把手”,但經過一年的“百千萬”“組團包干”聯村,也已熟悉鄉村情況,有了一定基礎。還有的是讓年輕新任市管副職在一線“墩墩苗”,有的是從曾經的工作地或出生地選派退二線干部發揮“新鄉賢”作用。因村選人、因人適村,實現精準派駐。
選好特派員,發揮作用是關鍵。建德市專門出臺制定《建德市鄉村振興特派員管理辦法》《調研手冊》,設定化債增收、產業培育、班子建設、矛盾化解、美麗鄉村等“硬指標”,考核干部“消薄”成效。
據悉,4月份將是鄉村振興特派員的集中調研月。對照調研手冊上的16項考核任務,年輕干部葉曄對“鄉村振興特派員”的身份加深了理解,提高了熱情,“作為年輕干部更要在農村的廣闊天地里大有作為。”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