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清晨5時30分,家住寧波市黃鸝新村的胡老伯和家人一起,在體育館坐上前往育王的清運公交專線。他們一上車,就有一位售票員送來一枝菊花,以及一張寫著“文明祭祀、綠色清明”的小卡片。這位售票員就是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勞模、市公交總公司36路駕駛員陳霞娜。
4月1日,陳霞娜提前和家人去掃墓,看到有人掃墓時放鞭炮,帶著火星的紙屑把別的掃墓客的衣服燒破了個洞,兩家人為此爭執不休,讓原本應該安靜追思先人之地成了市井之地。
“當時我就想,應該讓更多的市民投入到文明祭祀的行列里來,給大家一個清靜的追憶之處。”陳霞娜說,前幾天她特地自費購買了100枝菊花、自行設計了100張宣傳卡片,倡導“文明祭祀”。
記者看到,陳霞娜在卡片上寫道:“綠水為‘清’,日月為‘明’。值此清明節緬懷先人之際,倡導:文明祭祀、綠色清明。”她提倡親人在世時,常關心多陪伴,讓親人享受家庭溫情、人世歡樂;親人離世后,倡導治喪不講排場、不比闊氣,以節儉方式寄托哀思,讓逝者欣慰、生者無憾。
胡老伯被卡片上的話語深深打動,年過六旬的他感慨道:“每年都去拜祭先人,仿佛是一場生與死的對話。文明祭祀莊重肅穆,而且生前孝順遠重于死后孝順,親人在世時多關心多陪伴才是最重要的。”這時,公交車上的一名中年女子接過話頭說:“是的,我現在就經常抽時間陪陪我媽媽,今天,我也特意帶上孩子陪我媽媽去給爸爸掃墓,我前一天就買好了鮮花,也讓我爸爸感受一下鮮花的芬芳。”一路上,車上的乘客紛紛點贊陳霞娜的倡議:“這樣的倡議就是要響應。”
為給市民最貼心的服務,陳霞娜還提前查好清明節的天氣情況,為市民準備了一次性雨披、創可貼、面巾紙等物品,解決掃墓市民的應急需要。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