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記者在常山縣同弓鄉看到,正在小水塘巡查水質變化的人大代表胡平,發現水面有漂浮物,馬上用安裝有代表監督治水系統APP的智能手機拍下一張張照片,上傳至鄉“四個平臺”,沒過多久,鄉“四個平臺”便給他回復,已經安排人員趕赴現場,問題很快得到解決,整個流轉處置過程全部在線上完成。這是市人大常委會創新監督方式,在全省打造首個各級人大代表監督治水系統帶來的新變化。
衢州市各級人大代表監督治水系統作為省人大常委會確定的2018年省市兩級人大聯合推行的信息化監督治水試點項目,經過半年多時間的探索實踐,已經正式投入運行。據市人大常委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系統設計有代表巡查記錄、環境數據實時查詢、問題交辦、統計分析、政府辦理評價、代表履職評價等六大功能模塊。人大代表在手機上注冊認證后,既能在上面實時監控需要重點監督的小微水體的水質情況和規模養殖場的排放情況,也能看到自己的巡查軌跡。如果發現問題并上傳照片,各級政府會通過“四個平臺”及時予以解決并給出反饋。
先行試點的常山縣,在全縣建立了“一塘一場一代表”監督機制。全縣14個鄉鎮街道422個塘庫、115個生豬規模養殖場全部列入代表巡查監督范圍,382名各級人大代表定人定點開展監督巡查,“水塘水質怎么樣,代表手機有圖像;一塘一場一代表,發現問題就上傳。”到目前為止,參與巡查監督的人大代表已上傳巡查記錄660余條次,反饋問題76件,平臺處置率100%。記者在該縣同弓鄉“四個平臺”界面看到,點擊進入“代表監督專線”板塊,頁面顯示出人大代表的姓名和電話,頁面右上角還有QQ在線咨詢。每一個聯系山塘水庫及養殖場的人大代表都可通過手機,將巡查記錄及時上報,生成巡查軌跡。
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人大代表監督治水系統已經與全市每個鄉鎮的“四個平臺”實現全聯通,按照“一塘一場一代表”監督實施方案,全市參與“一塘一場一代表”監督治水活動的各級人大代表有1919名,列入監督范圍的小微水體1687個,規模養殖場937個。隨著治水APP使用的普及,衢州治水剿劣又多了數千雙眼睛,衢州市人大信息化監督治水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