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二維碼+一個APP+一個后臺,輕松解決了垃圾分類工作中分類意識不強、分類評價缺失和分類效果不明顯三大難題,這就是智慧農村環衛信息管理系統“富陽樣本”,位居浙江省農村垃圾分類20個經典案例之首。
為了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累計投入項目資金1.3億元,主要用于分類設施、終端處置設備采購,資源利用站點、分類投放點建設等工作。目前,全區有19個鄉鎮(街道)完成垃圾分類項目建設,新建46個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站點,完善提升生活垃圾分類基礎設施,建成各自的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其中,11個鄉鎮(街道)開始實體運行。
然而,這11個鄉鎮(街道)在實踐中遇到了和其他地區一樣的困擾:農戶分類意識不強,應付了事;總體分類評價缺失,缺乏正面激勵機制;分類效果不明顯,垃圾總量并未大幅度減少。
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政府投的錢都會打水漂。經過多方調研, “互聯網+垃圾分類”農村環衛信息系統應運而生,并于2017年6月在萬市鎮試點實施垃圾分類信息化管理。
李俞慶是萬市鎮白石村的一名保潔員。每天早上,他出門前要先在手持終端上打卡簽到。然后,挨家挨戶查看村民放在門外的垃圾桶,用手持終端掃描垃圾桶上的二維碼,這里記錄了村民的姓名和編號。在“垃圾分類評價”頁面,李俞慶要根據實際情況,從分類合理、主動投放、桶身清潔3個方面,對村民垃圾分類工作給予“好、中、差”評價。每一個評價都對應相應的分數。如果3項都是好的,能獲得10個積分;如果都差,則只能得到兩個積分。
積分有什么用?萬市鎮農辦主任潘勇軍說,根據村民的積分排名,將適時通過年終獎勵等舉措,對村民進行表彰,以充分調動村民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讓垃圾分類真正成為百姓的一種生活習慣。
李俞慶主要負責139戶村民的垃圾收集工作,要在每天上午10點前完成這項工作。
他一天的行動路徑,全部都有記錄,當天垃圾的收集情況也有明細。
保潔員的考評主要由村婦聯主席負責。點開安裝在手機上的App,白石村婦聯主席唐麗波就能查看各保潔員當天的工作情況,從收集率、考勤、路徑軌跡等方面多維度對保潔員進行綜合考評。此外,資源化利用站的工作人員,也將根據保潔員垃圾收集的情況進行考評。考評主要分為優秀、及格、不及格三個檔次。月度未達標的保潔員,將被扣除績效獎金。
潘勇軍說,通過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衛生保潔智能化數字化長效管理系統,對保潔員實施定期考核和獎勵,有效破解了保潔監管難題。同時,萬市鎮對各村實行定期考核和獎勵制度,加強村委管理,并將垃圾分類實施成效納入村委年終考核。
垃圾分類信息化管理系統試行半年以來,萬市鎮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超過180噸,垃圾分類收集率、投放率均達70%以上。根據計劃,到2018年年底,富陽區24個鄉鎮(街道)將實現農村垃圾分類全覆蓋,這一“互聯網+垃圾分類”環衛信息管理系統也將逐步得到推廣。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