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麗水老竹鎮位于群山環抱中,距離麗水市區有25公里。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動物醫學系老師、浙江省科技特派員惠天朝的“高效無公害池塘循環流水養魚技術與示范”項目在這里推廣落地。當地人俗稱該項目為“跑道養魚”,僅推廣一年,該項目已讓養殖戶明顯增收。
惠天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中國漁業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一方面,大量富含有機質、無機氮和磷及有機農藥的工農業污水進入養殖水域,致使養殖水質惡化,嚴重影響養殖種類的生存和生長;另一方面,隨著養殖業集約化經營程度的加深,大量未經處理的剩余餌料及水產排泄物也加速了水體的富營養化過程。
有一定漁業養殖規模的老竹鎮同樣無法回避生態環境問題。改變傳統的養殖模式,成為了最為合適的方式。
惠天朝在進行了多次調研和研究后,決定在當地推廣“跑道養魚”。具體而言,主要是通過水泵讓水流動起來,同時池塘內建設若干水槽以及在槽兩端設鋼絲網和沉淀池用于攔魚和收集污物,將養殖過程中產生的食物殘渣、排泄物等進行過濾和沉淀。“一方面,確保水體的干凈,同時這些沉淀物還可以回收肥田,一舉兩得?!?/p>
惠天朝表示,傳統養魚池換水需要將整池水排放到自然水域,而富營養化的水會對周邊環境和水體造成污染。該項目通過技術處理,可以確保養殖池內水質一直很干凈,甚至不需要對外排水,對周邊環境幾乎是零污染。
麗水市十里荷生態休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養殖基地現在建設了3條這樣的養殖“跑道”。養殖基地鄒老板告訴記者:三條軌道共計325平米,約半畝地,銷售收入34萬元,除去成本20萬元,實際收入約14萬元,經濟效益遠高于傳統養殖模式。
據了解,惠天朝的這一項目自2013年開始在江蘇試點,之后陸續在安徽、上海、浙江等地進行推廣?;萏斐f,這項技術說新不新說老不老,整體而言懂這項技術的人員并不多。要想讓該技術惠及更多養殖戶,最主要的是要有充分的技術儲備,懂得因地制宜、因魚制宜的運用技術,冒然推廣存在一定風險。接下去,惠天朝還將繼續完善技術和示范項目,通過持續的增收,徹底轉變當地養殖戶的觀念,并進行大規模的推廣。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