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3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藍震)“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這是以前不少農村地區經常能見到的場景。如今的鄉村,已是今非昔比。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劉銳說,她的工作就是長期與“污水”打交道。
“我2007年來到浙江工作,一直從事生態環境相關的研究工作,應該說,這幾年浙江的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水質明顯好了很多,以前的黑臭河,變成了一條條景觀河。”
昨天,劉銳在接受錢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農村污水處理上雖然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還是后續的長效維護。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ぷ鲌蟾嬷幸蔡岢?,要穩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p>
在劉銳看來,處理好農村生活污水,是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一環。
“浙江在這方面走在了前列,有不少成功經驗和探索,但要治好農村污水,也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眲J分析道,如果沒有正確認識農村財力有限、居住分散的現狀,就直接生搬硬套城市治污的路子,從設施到技術都不夠接地氣,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運行成本要低、實用性要強。”劉銳認為這是在農村污水治理過程中,必須要處理好的兩個要素。
目前,在浙江各地,因地制宜的農村污水處理模式已經基本實現全覆蓋,劉銳說:“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還是后續的長效維護?!?/p>
對于做好長效管理機制,劉銳也說了很多做法,比如各地要因地制宜,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地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健全相關法規和工作機制,強化政府主體責任,明確各級各部門職責,完善處理設施運維的服務體系、標準體系、保障體系和監管體系,建立責任清單,細化工作考核,做到有錢做事、有人做事、有標準做事等等。
今年,劉銳和同事們也在致力于打造農村污水遠程智慧診斷專家系統。他們還在為污水處理系統的運行維護制定標準規范。“長效機制的建立,會讓我們的水治理有源頭保障,進一步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劉銳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