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環保相關政策后,寧波金龍絨制品有限公司胚布染色車間開始調試。(馮瑄 攝)
這兩天,位于余姚黃家埠工業園區的寧波金龍絨制品有限公司正在四處招收工人。“現在工人比較難招,整個車間需要六七十人,預計一周內應該能投入生產。”該企業負責人周信波說,多虧了“環保督政問企”小分隊帶來了培訓會。
3月7日至9日,寧波市環保局局長鄭進達、副局長瞿爾平帶領“環保督政問企”余姚小分隊來到黃家埠鎮,“問診”企業各類環境問題。3天時間里,這支小分隊受到了企業主的追捧:“他們給我們送來了技術和政策,解決了很多環保問題,我們要為他們點贊。”
法規培訓后才“恍然大悟”
去年10月,周信波的胚布染色車間就已經建成。“按照以往的經驗,新的建設項目需要環保驗收后才能開始生產。”為此,周信波一直沒敢投用,這一等就是半年。
市環保專家給包括周信波在內的69家企業負責人舉辦了法規培訓會,講到去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以及配套的《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其中一條規定:除需要取得排污許可證的水和大氣污染防治設施外,其他環境保護設施的驗收期限一般不超過3個月;需要對該類環境保護設施進行調試或者整改的,驗收期限可以適當延期,但最長不超過12個月。
“這一條可以理解為,在調試過程中,環保部門根據相關污染物排放情況再進行環保設施的驗收。”法規培訓會的講課專家這樣告訴周信波。
這兩天,周信波已經開始調試胚布染色車間的設備了。“由于對環保法律法規理解不透徹,導致自己耽誤了半年的生產,直接經濟損失可能上千萬元。”周信波說,其實企業對環保工作很重視,去年在中水回用方面的投入超過400萬元。這次環保部門送服務到企業,感覺特別舒心。
“問診”后“對癥下藥”
在法規培訓會后,“環保督政問企”小分隊分成3組,每組配備了2名至3名環保專家,分別進入黃家埠工業園區的10余家企業,現場了解企業生產和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對園區和企業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行“問診”和“會診”,并“對癥下藥”。
3月9日上午,其中一個小組來到了寧波勝泰印染有限公司。“企業問題不多,也很小。最主要的一個問題,也是整個黃家埠工業園區的通病,就是沒有配備專業的環保技術人員。”環保專家、國家注冊環評師蔡錫明說,這些企業分管環保的往往是沒有什么環保知識的總經理或辦公室主任。不少企業主有足夠的環保意識,愿意在環保方面投入資金,但因為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沒人建議購買符合企業自身情況的環保設施。
勝泰公司總經理沈功萬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我也參加了法規培訓會,了解到環保法規越來越嚴厲。同樣的違法情節,以前可能只要罰款5萬至10萬元,現在起步就是20萬元。”沈功萬決定,盡快去招一名既懂技術又懂相關法律法規的專業環保技術人員。
“督政”為通病開“藥方”
除了“問企”,還要“督政”,也就是監督政府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運行是否到位。此次在黃家埠工業園區,“環保督政問企”小分隊發現,集中處理印染廢水的污水處理廠也存在一個小問題。
“黃家埠工業園區A區、B區有企業38家,其中印染企業近10家,這些印染企業的廢水經預處理后,就會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深度處理,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后再排放。”蔡錫明說,他們發現,廢水在這家污水處理廠生化池停留的時間相對比較短,導致反應時間不夠,這樣會對污染物去除率帶來影響。因此,專家給這個污水處理廠開出的“藥方”是,從源頭改善生產工藝,增加反應時間,實現污染物排放減量化。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