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南湖區水利局獲悉,浙江省水利廳公布的2017年度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驗收名單中,南湖區七星防洪工程榜上有名,為全區水利工程標準化建設積累了經驗,助推全區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體系形成。
七星防洪工程沿包圍圈周邊筑堤、建閘、建泵站,工程堤防總長31.2公里,按照50年一遇洪水位設防,10年一遇排澇標準建設泵站,實現24小時暴雨當日排出。十多年前建起的全區最大水利防洪工程,經過十多年的運行,一些工程設施開始老化,問題也多了起來。
去年,南湖區把七星防洪工程列為全區當年唯一的水利工程標準管理創建工程,逐步完善修整了閘站外部面貌及內部設施,相關標識標牌、界樁等規范配備,宣傳欄、綠化提升工作統籌跟上。
一個個閘站面貌煥然一新,不僅外立面提升了,內部臺賬、應急物資、警示標識紛紛跟上,標準化管理也有效推動了工程實際運行效果提升,為區域群眾的生產生活安全升級了“保障網”。
作為南湖區首個實行標準化管理的防洪工程,七星防洪工程也為全區圩區、堤防推行標準管理,進行了有益探索。隨著近年來大量水利工程的建起,南湖區水利局也在加快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標準化管理,出臺了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五年實施方案,以每個水利工程為單元,以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或責任主體為對象,分類組織實施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鞏固提升水利工程實效。
2016年,南湖區首個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實施項目余新水位站經過驗收,打響了全區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行動。原先每天靠人工記錄臺賬的余新水位站,通過標準管理建設,實現“電子臺賬”。工作人員每天會登錄浙江省水文測站標準化運行管理平臺,錄入相關基礎水文信息。“電子眼”的安裝更讓余新水位站實現在線監測,實現全省聯網。
像圩區、堤防等主要運行時間集中在每年汛期的防汛工程,平時的管護,對防汛工程安全長久運行更加重要。七星防洪工程的標準化管理,也為全區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體系建設夯實了基礎。今年,南湖區將對鳳橋鎮陳良圩區、大橋鎮十八里圩區及部分河道堤防、小型灌區開展標準化創建,探索建立較為完善的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體系,從各個環節著手規范管理,最大程度發揮水利工程的效益。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