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金華正式拉開水質治理的序幕,5年來,緊緊圍繞清源、截污、抓管的治水重點,通過貫徹流域水質生態補償、推行污水排放“金華標準”、建立農村建設生態洗衣房等一大批治水創新做法,推動了全域水環境治理精細化、系統化、常態化,治理出了三江六岸水清河晏、溪流湖泊碧波蕩漾的美麗場景。
全域排查
著力剿滅劣V類水體
2017年3月,金華市政府印發《金華市劣V類水剿滅實施方案》(金政辦發[2017]23號),吹響全市治水繳劣行動的號角,通過四輪全市域排查,涉及水體50063個,查出Ⅴ類(劣Ⅴ類)支流溪流54條、劣Ⅴ類小微水體3578個。目前全市3578個劣Ⅴ類小微水體已全部完成整治,100%的劣Ⅴ類小微水體實行了生態清淤,71%引入了生態活水,24%配套了水生植物等措施,小微水體水質及周邊環境明顯改善,順利通過省驗收。
獎罰分明
貫徹流域水質生態補償機制
金華市出臺的《金華市流域水質考核獎懲辦法(試行)》(金政辦發﹝2016﹞31號)在全省率先實施全市范圍上下游水質考核“雙向補償”,辦法的出臺起到了四兩撥千斤作用,引領各縣(市、區)圍繞“如何治好水”“管好水”做文章。2017年,全市43個地表水斷面、11個“水十條”國家考核斷面、17個省控斷面、10個市界出境斷面和20個縣市交接斷面水質指標全部達到Ⅲ類標準,其中將軍巖出境斷面更是達到了Ⅱ類標準,實現全流域Ⅲ類水質。截至目前,金華市財政局已兌現流域水質考核獎勵資金12097.7萬元,收繳懲罰性補償金351.6萬元。
重點突擊
施行尾水排放“金華標準”
從2016年起,金華在市區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實行嚴于國家標準的“金華標準”,相較于國家一級A標準,氨氮排放標準提高80%、總磷排放標準提高30%。市區4家污水處理廠試行“金華標準”以來,尾水排放氨氮、總磷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67%和86%,達到地表Ⅲ類水標準。根據考核辦法,金華市財政局已兌現“金華標準”考核凈獎補資金1342.208萬元。
織線成網
加強城市污水管網建設
截止目前,金華市已建成污水管網1618公里,完成雨污分流改造676公里,污水管網建設從主城區逐步輻射至各個鄉鎮(街道),這些縱橫交錯的管道成為連接城市污水的“毛細血管”,確保了城市污水收集和處理的及時、高效。5年來,金華市本級安排城市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及截污納管等項目建設資金85748萬元。這些項目的實施為改善城市污水收集和處理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證。
全方位治理,讓金華的水環境有了質的變化,接下來,金華將圍繞生態廊道建設實施河道綜合整治工程、河庫塘水系連通工程、農村河溝池塘整治工程等等,力爭打造出一個“水清、岸綠、景美、業興”的“五水共治”升級版。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