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星的屋頂積雪,千年的靈山古剎。
下了大泥線,有姹紫嫣紅的鮮花引路,有清澈見底的小溪相伴,“藏”在杭州南部腹地的靈山村內別有一番洞天。
家家戶戶掛起春聯,村民們張燈結彩,臉上散不去過年的喜悅,整個村子都彌漫著一股濃郁的年味兒。
走在村道上,視線所及,看不到垃圾房的身影。記者發現家家戶戶門口都有著極為醒目的一黃一綠兩只及膝高的小桶,分別有可腐爛垃圾和不可腐爛垃圾的標識。走近一看,桶上還用白色涂料筆寫上了戶主的名字。
附近的村民告訴記者:“早在七八年前,(靈山村)就開始了垃圾分類袋裝處理,而現在每天上午、下午都會有人挨家挨戶來把垃圾運走。”
沒有了垃圾的“滯留”,自然也就不會再有惡臭,靈山村也就離生態宜居更近了一步。
科技力量“住進”廚房
雖是新春佳節,可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卻一直在路上。
這兩個月,環衛工人發現,靈山村25號許國平家門口廚余垃圾的量要比往常少上不少。原來,鎮村免費幫許大伯安裝了一位新“保姆”—— 家庭廚房垃圾處理器。
“好用,好用!”邊說,許大伯邊打開了水龍頭,摁下空氣氣壓開關,沒過幾秒鐘,幾片菜葉就消失在了水槽中。廚余垃圾經過處理器粉碎之后,就通過農村污水管道,流進了處理池。廚余垃圾不再堆積,自然減量不少。
有了農村污水管網的基礎,科技力量也有了用武之地。“村里在兩個月前開始分批為符合要求和有意愿的農戶免費安裝。”靈山村黨委書記許華仁介紹道。
作為第一批享受免費安裝了新“保姆”的10戶農戶之一,許大伯對此極有發言權。“蠻好用的。相信夏天的時候會特別好。”許大伯道,在夏天,沒有廚余垃圾的堆積,惡臭消失了,蒼蠅也會少上不少。
在外務工的兒子回來了,一家5口三代同堂,73歲的村民瞿珍慧歡天喜地地準備了一頓豐盛的年夜飯。洗菜時擇去的菜葉,吃完后收拾的殘渣,通過新安裝的處理器之后統統消失不見。“我蠻歡喜!”雖然才用了一個月,瞿珍慧對處理器頗為喜愛,“以前總要去弄(清理)那個水槽下水口的濾網,現在用這個可方便了。”村里的老年人對新“保姆”是贊不絕口。
這位新“保姆”來自鎮里的一家“20歲”的企業——杭州鴻濤機電有限公司。“通過將廚余垃圾進行粉碎,放大其表面的展開面積,更利于微生物分解垃圾,這能有助于垃圾減量,還避免了二次污染。” 指著辦公室里占了整整一面墻的展示機器,鴻濤機電老總鮑鴻堯說道。
邁出嘗試的新一步
今年,通過人大票決,浦陽鎮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列入了為民辦實事的“名單”。 浦陽鎮黨委書記勞偉剛認為,現階段,垃圾分類處理最大的難點還是干濕分離。
如何從根源破題?浦陽鎮借鑒歐美國家的成功案例,執起科技的“筆”,用家庭廚房垃圾處理器為廚余垃圾畫出減量新途徑。
“在這個天氣最冷的季節,在這個廚房油膩度最高的時節,在這個春節聚餐最多的時候。”作為鎮級美麗鄉村示范點,靈山村有良好的垃圾分類處理基礎,成為全鎮的試點。
“有沒有試著在水槽里剖魚?”當聽到還能處理魚骨魚鱗時,許大伯明顯一愣。“我們是來試點的,以后可以試著把魚骨頭什么的也放進去試試,水管堵住了也別怕,我們會免費上門幫忙處理。”浦陽鎮相關負責人道。如今,整個靈山村300多戶農戶有46戶裝上了家庭廚房垃圾處理器。
這些農戶既是最生動的“問卷”,也是最現實的考官。據悉,如果效果一直保持良好,靈山村計劃為村里所有滿足安裝條件的農戶都裝上家庭廚房垃圾處理器,還有望在全鎮其他行政村進行推廣。
從垃圾袋裝分類到使用機器減量,資源化的利用也被提上了日程。目前,浦陽鎮清除了主干道路兩側的所有垃圾房,換上了新配備的垃圾桶,生活垃圾資源化設備已經完成安裝,正在進行調試。
“雙管齊下”,浦陽鎮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上邁出了嘗試的新一步。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