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2月1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于山 縣委報道組 程磊 通訊員 王新建)位于錢塘江上游的開化、常山兩個縣近日在重慶舉行的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暨推動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工作會議上簽訂了《錢塘江(上游)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下稱《協議》)。《協議》約定,兩縣共同設立錢塘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資金,未來3年,如果上游開化的水不達標,開化將撥付生態補償資金給下游常山縣,反之則由常山撥付該資金給開化。開化和常山成為省內率先簽訂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定的兩個縣。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為此,我省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了《關于建立省內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按照要求,該補償機制將在2020年基本建成,今年,將率先在錢塘江干流、浦陽江流域實施,鼓勵其他飲用水源保護等受益對象明確、雙方補償意愿強烈的相鄰縣(市、區)同時開展。
根據《協議》內容,開化縣、常山縣共同設立錢塘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資金。2018年至2020年,開化縣、常山縣每年各出資800萬元。并按照2015至2017三年間兩地交接斷面地表水環境自動監測站的監測結果,測算補償指數,若監測結果達標,下游常山縣在800萬元以內根據指標情況分段撥付生態補償資金給上游開化縣;若不達標或上游開化縣出現重大水污染事故,上游開化縣在800萬元以內根據指標情況分段撥付生態補償資金給下游常山縣。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