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確定的重要任務之一。5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正式公布,聚焦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領域,梯次推動鄉村山水林田路房整體改善。針對方案中的重要內容,記者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
聚焦重點領域實施整治行動
問:方案的重點是什么?
答:從當前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看,人居環境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垃圾污水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臟亂差”問題。方案聚焦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領域,集中實施整治行動。
其中,垃圾治理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健全符合農村實際、方式多樣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推進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著力解決農村垃圾亂扔亂放的問題;污水治理的主要任務是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開展衛生廁所建設改造和糞污治理,普及不同水平的衛生廁所,因地制宜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著力解決農村污水橫流、水體黑臭等問題;村容村貌提升的主要任務是以通村組道路、入戶道路為重點,基本解決農村通行不便、道路泥濘的問題,同時推進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整治,加強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問:全國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如何做到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
答: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是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一條基本原則。
基本要求是做到干凈整潔有序。有條件的地區可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條件尚不具備的地區可根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持續推進,不搞“一刀切”。確定實施易地搬遷的村莊、擬調整的空心村等可不列入整治范圍。
方案明確了分區域的目標要求: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人居環境質量全面提升,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基本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廁所糞污基本得到處理或資源化利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顯提高,村容村貌顯著提升,管護長效機制初步建立;中西部有較好基礎、基本具備條件的地區,人居環境質量較大提升,力爭實現90%左右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治理,衛生廁所普及率在85%左右,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管控,村內道路通行條件明顯改善;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等地區,在優先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基礎上,實現人居環境干凈整潔的基本要求。
激發農民建設美麗家園的自覺性、主動性
問: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成后如何管理運營?
答:要著力健全村莊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激發農民建設美麗家園的自覺性、主動性。
第一,加強村莊規劃管理。全面完成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或修編,鼓勵推行多規合一。推進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實施。村莊規劃的主要內容應納入村規民約。
第二,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村莊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
第三,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強化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將農村環境衛生要求納入村規民約,鼓勵成立農村環保合作社,明確農民維護公共環境責任。
問:如何確保方案提出的目標任務有效落實?
答: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地方黨委和政府責任,切實加強統籌協調,建立上下聯動、部門協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進機制。
二是明確實施步驟。各省區要在摸清底數、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抓緊編制或修訂省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方案,有序啟動。
三是加強考核驗收督查。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