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嵊州市谷來鎮馬溪村收到了鎮電站入股分紅款5萬元。村支書馬志根告訴記者,村里集體收入少,這個“紅包”太珍貴了,分紅款剛好用于正在進行的自來水改造。
和馬溪村一樣,春節來臨前,谷來鎮護國嶺、九里斜等8個村陸續收到了水電站股份分紅款。據了解,谷來全鎮20個村以后每年可以領到一筆電站股份分紅,作為村集體收入。
谷來鎮是典型的山區鎮。一直以來,該鎮20個村集體經濟薄弱,有幾個村年收入甚至為零。2013年,紹興市委作出部署,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目的,落實諸暨浣東街道、楓橋鎮和紹興市委黨校、財政局等部門單位與谷來鎮各村結對扶貧,并給結對村以資金支持。
扶貧資金有了,怎么分配?是簡單地一分了之,還是通過其他的方式讓這筆錢產生更大的效益?一個大膽的設想醞釀而出:投資水電站改造,水電站擴容增效后并網發電產生的收益,用于反哺各村集體經濟。
谷來鎮水力資源豐富,有小型水庫19座,全鎮有小水電站7座,裝機容量2630千瓦,年發電量約760萬千瓦時,被水利部評為全國小水電先進單位。由于7座鎮級電站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發電設備已基本老化,需要進行報廢重建,但因當地財政困難,一直沒有重建。
在嵊州市委組織部和新農辦的全力支持下,谷來鎮黨委政府決定,用各村結對扶貧款項出資入股電站重建項目,投產后,根據發電量每年給各村分紅,并且保底每年5萬元。
為使小水電站能盡早重建、盡早復產,谷來鎮成立小水電站報廢重建管理小組,對電站重建項目的資金、方案和實施過程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管理。通過方案設計、招投標和項目施工等環節,2014年該鎮完成了打石嶺和顯潭二級等兩座電站的重建,2015年完成了七七、呂岙和顯潭一級等三座電站的重建。重建后七個電站的總裝機容量從原來的2630千瓦擴大到3225千瓦。按照約定,首批參與入股電站重建的12個村在2015年底如期領到了第一次5.5萬元的分紅。接著第二批馬溪、護國嶺等8個村的入股工作也迅速展開,今年春節前這些村可全部拿到首批電站分紅款。
聯誼村是第一批享受分紅的村,村支書馬樂興說,以前村里集體收入幾乎為零,村里要做事情,就得四處借錢。現在多出了這筆分紅款,可以多做些民生實事。近幾年來,這些分紅款都用到新建的小舜江源頭護河壩以及家宴中心等項目中。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