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霽天晴朗,運河街道杭南村的周大伯騎著小三輪,挨家挨戶收運廚余垃圾,并用專業機器對每家每戶的分類情況進行掃碼打分。自1月初街道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后,示范點杭南村家家戶戶門口都放著醒目的黃、綠色二分類垃圾桶。
周大伯介紹說,“這些垃圾桶都是村里發的,綠色垃圾桶里放能腐爛的垃圾,黃色垃圾桶放不能腐爛的,我們每天收運打分。才沒幾天,村里就干凈不少呢?!敝艽蟛母惺?,也是運河街道許多村民的感受。
相比普通的垃圾回收,街道此次的垃圾分類主要著眼于餐廚垃圾等易腐垃圾,建立廚余垃圾循環利用體系,將“廚余垃圾肥料化和飼料化”,借此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
為此,早在去年6月,運河街道就開始對各個村社、菜場和學校進行調研,最終決定以“村民生活習慣”為切入點,以“廚余垃圾的分離和運用”為核心,搭建起一套投放渠道多樣、信息追溯便捷、資源循環利用的完整模式,從而達到垃圾減量的目的。
該項工作自啟動以來,已經覆蓋運河街道14個村社、1000多戶居民。截至1月23日,運河街道已分出廚余垃圾13噸,干濕垃圾共20噸,垃圾分類優秀率達88%,比工作啟動時提高近20%。
干垃圾方面,運河街道開展了“資源回收進鄉村”活動,并在轄內增設資源回收點14個,累計回收廢紙板3000公斤左右,各類雜塑料700多公斤,飲料瓶近300公斤,回收處理有毒有害垃圾200余件。
為了讓垃圾分類更加精準高效,運河街道建立起“垃圾分類智慧信息系統”。按照“住戶建卡,投放積分,定時分析,追溯管理”進行數據量化,通過掃碼打分方法對村民每天的垃圾投放情況進行評分,積分可累積用于兌換獎品。
與此同時,街道還采用立體式宣教、垃圾四分類投放、積分兌換等方式提高老百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興旺村村民代表大會上,街道宣講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廣大村民介紹了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和具體方法:能爛的放綠桶,不能爛的放黃桶,賣錢的有害的放小屋。
據了解,預計春節過后,運河街道垃圾分類工作將覆蓋轄區所有村社。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