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上虞1月26日訊 浙東上虞,曹娥江自南而北貫穿全境,孕育了岸邊魚米之鄉。江南水鄉,依水而建,臨水而居,全區1448條河道之外,田間地頭13個湖泊,54個水庫和224個萬方以上的山塘與水鄉人民生活更為密不可分。
2013年浙江省打響鐵腕治水攻堅戰以來,上虞區按照省、市關于“五水共治”工作的部署要求,全力打贏劣Ⅴ類水剿滅戰。截至去年12月底,全區省控以上斷面功能區達標率達100%,22個市級考核斷面I~III類水斷面比例達到95.5%,縣控以上斷面全面消滅劣Ⅴ類、Ⅴ類水,392個劣Ⅴ類小微水體和61個Ⅴ類小微水體全部完成銷號。
2017年11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關于在湖泊實施湖長制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湖長制,確保湖區都有明確的責任主體。這是繼河長制之后,我國生態建設上的又一重大舉措。
作為省內先期試點城市,紹興市在去年8月推出《關于全面推行湖長制管理工作的意見》。上虞區隨即延伸管理觸角,為全區范圍內所有湖區創新設立湖長,著力打造河長制升級版。在探索踐行湖長制的路上,上虞區通過建立完善體制機制、重點河湖流域綜合整治、鎮村聯動發展等一系列舉措走在了前列。
提早謀劃,深化河長制經驗
冬日午后,微風中的白馬湖波光粼粼,岸邊水質清澈,湖中沙洲樹枝搖曳。自去年8月份任白馬湖區級湖長以來,上虞區人大一領導幾乎每兩個星期就會來湖邊走上一趟。走訪當天,從區兩會籌備工作中抽身而來的他循著往常的路線,一路察看。看到湖中擱置許多的舊船,叮囑鎮、村干部盡快處理。
在去年12月紹興市發布的全國首張湖長地圖上,上虞區白馬湖、湯浦水庫、皂李湖、小越湖、賀家池等5個湖(庫)作為市級重點湖(庫),名稱和位置都被詳細標明,在地圖醒目位置還能看到其市級和區級湖長名字。
紹興市推進湖長制工作以來,上虞區通過健全架構、機制,細化責任、突出重點、強化保障落實相關工作,著力建立配套的區、鎮、村三級湖長體系,由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本行政區域的總湖長。堅持區領導帶頭,5位區領導根據聯系掛鉤鄉鎮以及與市級湖長設置相對應的原則分別認領一個重點湖(庫),并同步配套鎮、村湖長,確保各項治理措施更好落實。5個市級重點湖(庫)以外的湖(庫)設立鎮、村兩級湖長。目前,全區共設置區級湖長5名、鎮級湖長136名、村級湖長294名。加上去年年初實行的小微水體河長制和2014年全面實施的河長制,全區已建立起一套架構完整、行之有效的三級河湖長聯動治理體系。
通過借鑒河長制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健全湖長制機制。上虞區全面建立湖長巡湖、信息公開、例會和報告、協調治理、考核問責等五大工作機制,確保湖長工作有章可循;同時,重點推進湖(庫)的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生態修復、水環境執法監管等六項主要任務,確保湖(庫)管理保護有的放矢。
隨著湖長制上升為國家層面,上虞區按照“一湖一策”規劃方案深化湖長制重點工作。在去年11月底前,全區鎮級及以上所有河流(段)、湖(庫)已完成一河(湖)一檔建檔工作,讓每個水體有了自己的“身份證”,為清單化管理和精確治理打下基礎。目前,5個市級重點湖(庫)的“一湖一策”編制工作已完成。
雖有河長制工作在前,但借鑒學習之外,如何在河長制的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做好深化文章是上虞區治水辦負責人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從治理到管理,我認為湖長在河長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做好區域協同發展和宣傳推介的文章。”上虞區治水辦副主任俞超認為,湖長制的關鍵還是在于湖長。
在驛亭鎮,白馬湖沿湖有春暉村、白馬湖村和西陡門村三個村,區級湖長在制定白馬湖“一湖一策”治理方案前與鎮、村相關干部進行多次座談,對接工作。與此同時,各級湖長與白馬湖所在的曹娥江度假旅游區管委會共同規劃,確定度假區整體開發方案。
“區兩會后,我們計劃針對白馬湖進行湖長管理的專題性研究,在保持現有治理成果基礎上,更好地開發這里的人文、自然資源。”說到白馬湖畔底蘊深厚的春暉文化,曾為之著文的區級湖長顯得信心滿懷。下一步,上虞區治水辦將完善河湖檔案系統,立足河湖長層面壓實責任落實,在工作層面抓常抓細。
“六湖”整治,布局重點區域發展
白馬湖等重點湖泊的保護和開發牽動著治水人的心,也是曹娥江度假區管委會關注的重心。總面積110.9平方公里的度假區早在2012年12月就獲得浙江省政府批準成為省級旅游度假區,區內囊括了白馬湖、皂李湖、小越湖、孔家岙泊、東泊和西泊六大虞東河湖流域內的主要湖泊,“六湖”水域總面積達467萬平方米,是上虞面積最大的湖泊流域。
山湖之勝成就了度假區內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但因為區域地勢低洼,距離排水口遠,部分湖區周邊逢雨必澇。以白馬湖為代表的部分湖區由于地形狹長,水體流通不暢,加上已開發的休閑農莊生活污水排入,水質污染嚴重。近年來,洪澇災害和水質污染影響了周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區域穩定開發發展。
另一方面,隨著建設用地的日益緊張,具有山區洪水主要調蓄功能的湖(庫)水體萎縮,作為湖泊保護依據的管理范圍亟需明確。以“五水共治”為契機,上虞區于2015年底啟動了虞東河湖綜合整治工程。作為省重點工程,工程總投資12億元,為期4年。湖長制工作開展后,包含“六湖”在內的虞東河湖綜合整治成為管理重點和生動實踐。
在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方面,上虞將通過實施隧洞、拓浚河道等措施將“六湖”有機連通起來,并通過上浦閘總干渠將經過預處理后的曹娥江水引入皂李湖,加快水體流動和更新周期,提高防洪排澇和水環境承載能力。同時,保護水域生態環境,恢復自然岸線,優化水資源配置。結合生態、景觀等措施,顯著改善河湖水環境,提升區域品位。
作為曹娥江旅游度假區核心區塊的皂李湖,是上虞第一大湖,也是虞南后花園的黃金水系,曹娥江二十公里河水與它相連。湖面三面環山,環湖周長約8公里,景色宜人,此前從未進行清淤和開發。
自2016年以來,皂李湖全面開展湖泊清淤、水面清養、周邊村莊搬遷集聚等行動,為順利推進河湖綜合整治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虞東河湖綜合整治工程二標段項目部內,皂李湖清淤底泥脫水固化一體化處理系統正在忙碌運行。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皂李湖整體清淤量已達80萬立方米,預計全部完成將達120萬方左右。經過固化的土塊既可壓制成建筑材料,也可用于填埋場地,還可用于種植綠化。
與此同時,皂李湖畔8公里環湖護岸施工也在如火如荼展開,湖上一座全長180.34米的17孔橋梁正在建設中。開闊的湖面與遠山相映成趣,原先2300畝的養殖水面上已經不見一處柵欄。
“對面山體那在施工的就是皂李湖至白馬湖的引水隧洞,預計2020年打通,屆時不僅能讓上虞第一大湖與第二大湖成功‘牽手’,更能讓白馬湖的水質得以改善。”工程項目負責人諸萍告訴筆者,待所有工程完成,將實現皂李湖、白馬湖、小越湖、東泊和西泊五大湖水面連通,也成為貫通整個度假區的景觀水道。
為進一步保護水資源和修復水生態,皂李湖和白馬湖沿岸還設置了30米范圍生態紅線,以做景觀保護工程,目前皂李湖北岸征地簽約已完成50%。
河湖整治的新進展也給了度假區新的開發思路。度假區依托區位交通便捷、人文底蘊深厚、山水生態優越的三大優勢,確定了“山水田園間、休閑養生地”的總體定位,堅持以旅游產業開發為主導的原則,明確了“三環八園”的空間布局,隨著分塊湖(庫)的治理和綜合工程落地,區域優勢和特色更為凸顯。“皂李湖這里的定位是山水休閑養生主題園,將進行分區塊招商,目前正在進行旅游策劃方案編制工作;白馬湖是依托春暉文化的文化濕地園;東西泊因交通優勢宜‘動’,計劃引進游樂或影視項目……”招商負責人竺燕鋒告訴筆者,目前已有幾個符合定位的項目在洽談之中。
“活水”聯動,撬動美麗鄉村振興
漫步在白馬湖畔的春暉村里,一旁是湖水隨風低吟,一旁是白墻黛瓦的整潔民居,圖文并茂的文化墻和攝影照片展現著風土人情,屬于春暉的文化記憶在湖對面的讀書聲中蘇醒。從自家院落出來傾倒垃圾的老人,一路隨手清掃了路面。
上任白馬湖區級湖長半年來,除了跟鎮、村干部溝通,區級湖長也會時常和村民進行交流,村民的轉變和湖面上的變化一樣都被他看在眼里。“我們村以前都是捕魚種田的,水環著村子,外面的人還不愿意進來呢,現在村里不比城里的公園差。”路邊的村民笑著說。
近年來,隨著治水、拆違等專項整治的推進,全區在2017年6月底拆除全部違法搭建船屋28處,恢復水域面積約1.6萬平方米。通過專項整治,使水域恢復原狀、實現水清、河凈、流暢、岸綠、景美的目標。隨著2018年2月份最后一個養殖戶承包將到期,白馬湖和東、西泊上也將全面清養,水質常年維持在Ⅱ~Ⅲ類。環境的變化從水中延伸到岸上,依水而居的村民開始意識到綠水青山的意義。湖長制推行以來,家住水庫、山塘邊的驛亭鎮村民們對水體清淤和保護的呼聲越來越高。
為打造更美的村容村貌,去年春暉村投入20余萬元進行環境衛生整治。“從2018年1月底起,我們還打算請保潔公司的專人來負責岸上的保潔工作,進一步實現水岸同治。”村黨支部書記趙增榮說,目前村里的道路亮化工作正在進行,作為上虞區今年驗收的3A級景區化村莊之一,春暉村的美麗鄉村升級之路迎來更多機遇。
“船屋關停之后,村里去年新增了5、6家升級提檔后的農家樂,不少鄉賢也陸續回到村里參與建設,生活環境改善、收入增加,都讓村民們幸福感滿滿。”趙增榮說。
串湖通河的“活水”工程加速推進了鎮村共享共建的步伐,隨著以春暉村、二都村等為主線的6個精品村升級版工程于去年底完工,驛亭鎮以“二都楊梅生態園”為主的核心景區功能持續完善。去年舉辦的第十一屆上虞楊梅節上,短短半個月時間,全鎮共接待游客近40萬人次,實現楊梅、農副產品等銷售收入超億元。
“最近我們還在做鎮里閑置農房的排查工作,這將為農民增收,農村興旺提供新的動力。”驛亭鎮副鎮長張輝說。湖山優美,村莊整潔,民風淳樸,底蘊深厚,如今,驛亭被激活的自然和人文資源,讓張輝對鄉村資源的競爭力充滿期待。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