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月18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丁俊琪)習近平總書記分別于2015年和2017年對旅游系統推進“廁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百姓民生、城鄉文明的高度關切,彰顯了從小處著眼、從實處入手的務實作風,為新時代推動旅游業大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入了強大動力。
但不能不看到,在基層推進“廁所革命”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筆者在中國農村生活了十幾年,在美國生活二十多年,現在居住的美國康涅狄格州,是介于紐約和波士頓之間的人口只有356萬的一個小州,舉世聞名的耶魯大學就在這里,康州也算美國最早開發的州之一。但就在康州,大約有150萬人生活在沒有公共排水排污系統的房子里,按照美國聯邦環境保護署的數據,全美國有五分之一的家庭生活在沒有公共排水排污系統的房子中。而筆者現在所居住的小鎮,95%的家庭只有電、電話,有線電視從公共服務公司進入,房子既沒有自來水,又沒有公用的排水排污系統,難怪有人說我們在美國的農村“插隊”。
但是,過去十多年,筆者家接待過很多國內來的朋友,他們對這里的衛生狀況基本滿意,尤其當他們得知這里還在使用井水和化糞池,并且沒有公用的排水排污系統后,更是感到驚訝。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正是完善的廁所排污系統,讓我們生活在美國農村卻感受不到令人擔憂的衛生狀況。
化糞池的歷史并不悠久,1883年流傳到美國后,很快得到了廣泛應用。但美國真正普及化糞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尤其是在建筑材料和化糞池建造成本不斷下降的大環境下,化糞池基本得到普及。但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一些舊的化糞池達到使用壽命而陸續出現問題,而新造化糞池供不應求,許多地方政府開始規范化糞池的大小、設計、建造等諸多技術要求,同時把化糞池的建造、管理以及殘留物處理納入政府規管范圍,建立統一標準,對化糞池的建造、安裝、維護、清理以發放許可證的形式進行管控,政府定期對化糞池的技術標準進行修訂,使得化糞池的管理規范化、制度化。
這里,筆者結合個人的生活經驗和親身經歷,對在中國農村更好地推進“廁所革命”提幾點建議。
首先要讓農戶充分認識到化糞池的好處,化糞池的好處至少有三個方面:一是公共衛生。沒有好的廁所和化糞池,排泄物很容易污染江河湖泊,容易使病菌通過水循環進入人們的食物,影響身體健康;二是環境。中國經濟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快的發展,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奇跡,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現在人們意識到青山綠水的重要,而有好的污水處理系統,尤其是鄉村里每個家庭擁有有效的化糞池,防止未經處理的排泄物溢出而造成對環境的污染,一定會對環境的保護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三就是經濟適用。城市由于人口高度集中,適合建造大型的污水處理工廠,而人口密度較小的地區(比如中國的鄉村),建設公共的排污系統費用高,也沒有規模效應,即使有了管道,維護也要一筆很大的開支,這樣,單個家庭使用的化糞池就顯示出經濟適用的好處。這也是美國化糞池擁有率較高的主要原因。
但要改變農村幾千年的生活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且中國農村一直認為“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對人畜排泄物不是作為污物處理,而是當農家寶看待。要讓農民接受化糞池排污處理,就需要政府支持,研究出一套既衛生安全,又能保證肥料使用的適合中國農村的化糞池,并且標準化,讓農民容易操作。政府也可以對化糞池的建造、安裝、維護、清理進行管控,并定期對化糞池的技術標準進行修訂,使化糞池的管理規范化、制度化。
最重要的還是要在政策上傾斜,鼓勵農民改造廁所,對建造廁所、化糞池進行必要的補貼,補貼要避免流于形式或成為表面工程。廁所改造不僅僅是“家里裝了抽水馬桶,用完按鈕一按,水一沖,方便又干凈”,而是真正把排泄物的處理(化糞池)當作一個重點來抓,讓農民真正體會到不同,得到實惠。
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區、城市要抓,農村也要抓。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怎樣落實還有許多實際的工作,需要各級政府的努力。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