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景觀步道,這里是蓮花池休閑區,這里是金針花區,預計到今年4月份,這1000畝荒山就會鮮花開滿山。”昨日下午,在嵊州市黃澤鎮浙江京采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來自寶島臺灣的80歲老人高正賢穿著厚重的登山鞋走在山間。
花白的頭發,黝黑的臉龐,高正賢的穿著打扮與普通農夫無異。如果不是隨行者介紹,全然看不出他開過礦山,搞過運輸,辦過駕校,更曾是享譽業內的輸配電金具制造商。2006年,高正賢棄工從農,再次創業,這位祖籍福建安溪的臺商,自此扎根嵊州。面對3000畝荒山,他發展銀杏、油茶等經濟作物的種植和深加工,著力打造高效生態農業和旅游觀光農業。
“當時,荒山連綿,雜草叢生,我身高近170厘米,最高處的茅草竟沒過我的頭頂。”高正賢有些迷茫,難道這山真如當地老百姓所說的那樣什么東西都種不出來嗎?
“能種,只要用‘客土’(指種什么地方的植物就用那個地方的土)就行。”隨行的臺灣農業博士一句話給了高正賢信心。他馬上請來挖掘機翻松每一寸山土,運來爛泥改善土壤,拔草、套種、選育樹種……經過12年的努力,4次補種,盡管歷經蟲害、干旱,但種下的108萬棵銀杏樹終于存活下了30萬棵。
“最初瘋長的雜草困擾了我很久。”高正賢露出一絲苦笑。有人說噴些除草劑和農藥就可除草、滅蟲,但是他拒絕了。他說,施藥除草除蟲會影響到銀杏的品質,更嚴重的是會破壞生態。而現在,高正賢的執著終獲回報:他種植的銀杏,銀杏葉提取物黃酮素令日本研究中心驚詫,“中國也可培育出品質這么好的銀杏?”
那段時間,他每天早晨6點出門,上山拔草,捆扎好再一步步背下山。后來,他將草拿去有關部門檢測后發現,荒山上的雜草粗纖維含量為每千克432克,比苜蓿草還多88克,是喂養兔子的上佳天然飼料。自此,他賣草一年的收入就有百余萬元。
接著,高正賢又新種了900多畝的桂花和櫸樹。為抑制樹間雜草,他想出了以種代管的辦法,將900多畝土地免費提供給農戶,還負責收購農戶種植出的所有番薯。他告訴記者,番薯6月份就能長出藤蔓,可保持土壤濕度,還能抑制苗木間的雜草生長。10月份收獲后,藤爛在地里又是有機肥,這樣利用農作物的自循環,既生態環保,有利于小樹苗生長,又節省管理成本。
高正賢還準備在基地里建一個加工廠,把番薯加工成番薯粉,“在保證質量和無公害的前提下,番薯粉的銷路肯定不用擔心。屆時,我們會用太陽能烘干玻璃房將番薯曬干,這樣番薯含水量就非常低,大大延長了儲存時間。”
最近三年,高正賢又籌謀種植中草藥。他閱盡上海書城五分之四的中草藥書籍,家中兩摞1米多高的專業書每本翻開都可見紅色記號筆勾畫的痕跡。
在高正賢這個年紀,大多數老人都在享受天倫之樂了,老伴為此經常抱怨:年輕時忙,老了依然早出晚歸,奔波在山上山下。但高正賢依舊癡迷于這片山坡地。秋雪草、紅花、三七……在他眼前,一個四季可觀的“百草園”已不再是夢。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