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良渚街道杜城村4組彭家橋與5組杜城里,原本造型各異、錯落不齊的圍墻已經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郁郁蔥蔥的綠植和一個個精致的江南小院。樸樹、桂花、月季、無刺枸骨……一簇簇、一排排點綴著整潔的庭院。待到農歷八月,“凝香園”開滿桂花,叫上三五好友,迎著初秋的微風,在庭院內把酒言歡,家家戶戶便都可以享受到“開軒把酒面場圃,明月清風菩提心”的美好意境。
“一開始都沒想到,拆了圍墻可以這么漂亮。”通透式庭院改造工作的成果,讓村民越來越親近。當初不理解、不配合的村民,也對改造后的通透式圍墻豎起了大拇指。
圍墻,傳統農村的一個重要元素。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圍墻的傳統功能已然弱化,如今的圍墻不僅影響了村容村貌,妨礙了交通,也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可讓村民自愿拆除耗費幾萬甚至十幾萬元建造的圍墻,絕非易事。
以彭家橋4組4號村民沈憲銘新建房屋為契機,杜城村村委班子想到了“樣板庭院”的示范戶帶頭工作法。杜城村村委主任徐歡平告訴記者:“我們向沈憲銘提出了拆除圍墻并幫著他設計庭院的建議,做通了工作,他很快就答應了。”
“當時拆了圍墻確實心疼,但是總得有人帶這個頭。”沈憲銘說,“以前隔著圍墻,大門一關很封閉,現在人來人往打個照面,鄰里關系更近了,也蠻好的。”如今,沈憲銘家新建的小洋房搭配著錯落有致的綠植與設計巧妙的庭院,美好的居住環境著實叫人羨慕。
優良的示范有著最好的說服力。截至目前,杜城村4組、5組示范點需要拆除的43戶農戶圍墻已成功拆除38戶,累計拆除圍墻1200余米,庭院改造已完成18戶,其余庭院改造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我們正在與幾戶環境與地理位置較好農戶溝通開辦農家樂與休閑茶吧,通過美麗庭院、美麗示范帶建設帶動美麗經濟發展,讓美麗鄉村建設真正成為一項惠民工程。”徐歡平介紹,“5組的村民張國銘是廚師,手藝好,村里面辦酒席都會找他。他們家的房子位于村里新建公園凝香園門口,已經和村里完成協商,將要辦起一家農家樂,目前房屋正在改造中。”“還有一戶村民地理條件更好,從他家的屋頂俯瞰,整個凝香園盡收眼底,因此我們正在與他協商,打算在他家頂樓開設一個休閑茶吧,曬著暖陽喝著茶或者咖啡欣賞著美麗鄉村的美景,幸福感會油然而生!”
杜城村全村種滿了桂花樹,一到秋天,滿村的桂花飄香,便有了“杜城八月”的美麗主題。據悉,杜城村還在核心區域內規劃了健身公園、生態停車場、廊橋、臨河游步道以及大量的綠植面積,目前均已開工,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0%。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