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樂漫土良渚文化創意園落成典禮在杭州良渚野蘆灣生態休閑農業園舉行,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姝為落成典禮剪彩,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授予樂漫土“實訓基地”牌匾。
樂漫土是由非遺傳承人吳小莉發起并創辦的民間公益組織,主要開展捏塑、微木工、咖啡、烘焙等培養殘疾人技能的項目,目前已累計培訓殘疾人次達上千人,有的殘疾人成為了樂漫土粘土培訓導師,有的在完成培訓后成功地自主創業。
“原先的工作室位于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杭州段橋西歷史街區,如今樂漫土將發展目光投向了良渚,最終選址杭州良渚野蘆灣作為樂漫土良渚文化創意園的基地。”吳小莉說。初到野蘆灣,這片美景就讓她心馳神往,可以說野蘆灣是杭州一片不可多得的后花園,希望樂漫土的進駐,可以使這片凈土迸發活力。
典禮現場,五個寓意“健康、平安、快樂、智慧、財富”的福娃精彩亮相。水汪汪的大眼睛、充滿靈氣的尖耳朵,福娃可愛的造型受到了現場嘉賓的青睞。這些用黏土捏出來的可愛福娃,都出自樂漫土工作室的殘疾人之手。“在原來小小的工作室里,就安置了五十多位殘疾人。”吳小莉說,“殘疾人教育與培養的路,我知道并不好走,所以我給他們取名’福寶寶’,希望他們能得到更多的護佑,通過自己努力掌握一門技能,而變得更能干,更幸福。我也希望把樂漫土打造成為一個文化創意品牌,更希望能為殘疾人提供技術培訓并搭建就業平臺。”
據了解,此次樂漫土與野蘆灣強強聯合,計劃在未來打造農業科普教育基地,成立良渚文化教育學院,讓更多的人了解、學習良渚文化;打造一個殘疾人無障礙生活生態園,根據殘障人士不同的身體情況開展手工黏土制作、泥塑制作、木工、咖啡、甜品等不同的培訓課程;開展良渚印象·大型水上圖騰音樂會、良渚文化藝術節等活動,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
捏塑也叫面塑,以糯米粉為主料,加小麥粉、水,著色,蒸成熟面團后,用刀、剪、簪、花紋模等簡易工具,手工捏塑成民間小件玩賞工藝品。2006年,該項技藝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吳小莉作為非遺傳承人,又有著自己的創新,她采用新型樹脂合成黏土,材質特殊,捏塑的作品手法獨特、造型逼真。 早在2014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觀文創助殘樂漫土工作室時,就對吳小莉將技藝傳承給殘疾人表示贊嘆,并支持鼓勵該項目的推進。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