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溪浦秋景。 (管光金 攝)
東吳鳥瞰。 (王靜艷 攝)
一些地方往往因工業經濟的發展而造成環境污染。如何破解經濟發展必然破壞環境的“怪圈”?
近年來,鄞州東吳鎮工業經濟持續發展,工業畝均產出名列全區前茅,而全鎮的環境仍然保護得很好,被評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文明鎮,為鄞州區第一個。
“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將好的生態轉化為資源,保護與發展相結合,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東吳鎮黨委書記張磊給出了答案。
一山一湖
構筑自然的生態屏障
東吳鎮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有天童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太白湖水庫,馳名中外的東南佛國天童寺也坐落于此。相傳“東吳”這個名字由來還與“三國東吳”有關,孫權義子俞韶,在三國統一歸晉后,因不愿事晉遷此隱居,因其不忘故國,取名東吳,沿用至今。
在東吳鎮8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山林面積達7.2萬畝,農田1.24萬畝。這是一個半山區的小鎮。
天童國家森林公園面積707公頃,是我國最早建立的3個森林公園之一。公園以寺廟、森林、奇石、怪洞、云海、晚霞著稱,形成古剎、叢林兩大特色,既是游覽勝地,也是植物生態學的科普教育基地。
天童森林公園內植物資源豐富,形成了江南獨特的高大茂密的多種植被群落和森林景觀,已被國際植被學會主席稱為不可多得的"浙江植物基因寶庫"。據調查鑒定,有種子植物148科506屬968種,蕨類植物24科49屬114種,苔蘚植物48科93屬165種。另外,有陸生脊椎動物96種,鳥類20多種。
森林公園不僅以“大樹華蓋”聞名于世,而且擁有8個典型森林植被群落,其中木荷、栲樹常綠闊葉林群落和江南酸棗、大葉楠落葉闊葉林群落,是亞熱帶北部生長最好最典型的植被頂極群落,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科研價值。
太白湖也叫三溪浦水庫。水庫上游由天童溪、鳳溪、畫龍溪三溪匯合而成,距東吳鎮1.5公里處筑壩,下游河道走向:經東吳鎮,過五鄉鎮、邱隘鎮,直至楊木碶、甬新河等排澇工程匯入甬江。水庫集雨面積51平方公里,總庫容3310萬平方米。
東吳有此太白山和太白湖,一山一湖,構筑了自然的生態屏障。
三個工業園
向高精尖邁進
“從規劃源頭上控制企業對生態的影響。天童片區不安排企業,整治、移出低小散企業,生活垃圾就地無害化處理。”東吳鎮鎮長汪輝說。
東吳鎮的企業集中在鄞縣大道旁邊,大岙、平塘、河頭工業區內集中了大部分企業。近年來,該鎮對一批產出低、規模小、分布散的“低小散”企業開展集中整治,整改關停搬遷了一批群眾反映大、環境污染大的企業共計29家,引領工業企業向高新、精品、尖端方向邁進。
前幾年,為保護太白湖水源,當地有著2.5萬頭存欄豬的“萬豬場”停辦清零;對11家廢水廢氣排放企業進行了深度治理;12臺冒黑煙的企業鍋爐經整治后全部采用生物質燃料;對全鎮10余家鑄造企業進行轉產或升級。
全鎮確立了以生態文化為核心的發展理念。在處理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矛盾中,東吳鎮堅守著自己的一條鐵律:對生態不利的項目不上,對環境有害的企業,效益再好也不要。
現在的東吳,不同區域有著不同的功能定位,哪里可以發展工業,哪里嚴格限制,哪里適度發展,涇渭分明。經過多年努力,不但實現了城鎮規劃和村莊規劃的有效銜接,還實現了產業布局和生態環境的高度融合。
去年,該鎮工業產值畝均為343萬元,稅收畝均為20萬元,全鎮人均GDP為1.8萬美元,工業產出率名列全區各鎮鄉前茅。
此外,該鎮還連續舉辦“生態文化藝術節”,將生態的理念通過文化活動向居民傳遞,向社會傳遞。同時,舉辦森林瑜伽、國際登山越野賽、太白湖環湖越野、馬拉松賽等。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基地,開辟獼猴桃基地300畝、高山甜橙200畝、櫻桃基地500畝。
此外,當地10多條山林古道也被重點保護修復,并作為一大旅游特色重新向游客開放,這些古道見證了歷史和發展,吸引了眾多游人。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