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吉,有一支老百姓自發組織、維護老百姓環境權益的民間組織——安吉環保公益協會,協會志愿者以民間河長的身份巡河、督河、管河、護河,帶動身邊更多人來治水護水。“看著水清了,魚多了,我們就樂在其中。”昨天,協會志愿者邱立勝照例巡河,他說,只有人人出力,清水才會暢流。
如今,像這樣的民間治水護水的例子在我市還有不少。“這些年來,‘五水共治’治出了城鄉新面貌,老百姓嘗到了甜頭,這些身邊的變化調動了他們治水的熱情。”市治水辦有關負責人說,截至目前,全市民間治水隊伍共計2000余支,帶動實現“五水共治”全民治。
南潯區善璉鎮觀音堂村村民姚林法,對村里的《護水公約》爛熟于心:“家家落實門前三包,家家愛水呵護河道,家家惜水節約使用,家家監督互相勸導。”每天對照約定,他不僅養成了衛生好習慣,還帶動身邊人一起愛護環境。
目前,我市農村“家庭護水公約”實現全覆蓋, 2017年起,還專門制定“護水公約”范本,在全市河道兩岸村莊中全面推廣,進一步豐富治水的參與度和認同感。
為調動群眾治水積極性,各地探索出了不少好辦法。德清縣下渚湖街道實行“生態綠幣”治水激勵舉措,通過對民間河長、渠長、塘長的巡河質量、次數進行考核,給予相應的“綠幣”獎勵。“綠幣”還能換真金白銀,街道聯合當地金融機構,推出“綠幣”信用貸款試點,對熱心治水的老百姓給予不同額度的信用貸款和利率優惠。
群眾保護環境靠的是自覺行為,企業則更多依靠自身技改。浙江三志紡織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研發、生產、銷售功能性環保家紡面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既然生產環保產品,生產過程也必須要節能環保。”企業負責人說,通過自建中水回用循環系統、改進工藝等,企業目前每天只需要添加13%的補充水,就可滿足生產用水的需求。全年可減少工業用水 40.32萬噸,減少成本支出113.85萬元。
目前,全市已有162家企業建成刷卡排污總量控制系統,刷卡排污倒逼自身加快轉型升級步伐,金屬加工等行業企業積極采用循環用水、中水回用等減污節水辦法,大大減輕了生產成本,又保護了環境。
據了解,通過組織開展千家企業、萬名志愿者共參與,千名河長爭標兵,萬名群眾參與評選等活動,我市已全面形成企業主體包河、黨員干部巡河、志愿者護河、民間人士愛河、代表委員督河、保潔員親河的良好格局。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