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來到蓮都區碧湖鎮缸窯村,發現曾經作為散養生豬的養殖場,如今已經改造成了一家制作鞋幫的來料加工點,20多名工人正在熟練有序地工作著。曾經經營該養殖場的李美釵如今也成為了這家加工點的工人。
“此前,村里生豬養殖戶都是把豬欄搭建在房前屋后,養殖不規范,給環境造成了污染。”李美釵說,這種散養的辦法確實給農戶們帶來了一些經濟收入,但是因為大部分生豬排泄物直接排放到村里的溝渠和池塘里,影響了村子生態環境。“根據區里關于剿滅劣V類水工作要求,及時對豬棚進行改造,變成來料加工點,不減少村民收入同時也保護了村里生態環境。”
黑臭水不及時治理,劣V類水影響后果大。為此,蓮都區以生豬散養整治為重點,對那些面臨關停之后處于待業狀態的生豬養殖戶,蓮都區婦聯在全力配合推進“剿劣”工作的基礎上,為了不影響村里的生態環境,逐漸引導農民將增收致富來源轉向來料加工產業,通過“一對一”的來料加工經紀人培訓,手把手的輔導,不僅使劣V類水在源頭上得到控制,保護農村的美麗環境,也促進了生豬散養戶的成功轉型,讓他們學會做紐扣、鞋幫、飾品等手藝,保證了經濟收入。
蓮都區婦聯主席傅佩珍表示,為了讓生豬養殖戶成功轉型為來料加工者,穩定經濟收入,蓮都婦聯還不斷拓展與本地和外地企業的合作,深入了解企業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人力和物力資源。
在細致耐心的群眾工作中,把“豬棚”改造成“來料加工房”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逐漸變成了村民的生態自覺。據了解,蓮都區婦聯已先后組織了15場、10多個品種、3000多人次參加的特色化培訓、10300多人次參加了“一對一”指導和企業代培等活動。截至目前,蓮都婦聯共接單5000多個、加工費達2.37億元,確保了生豬養殖戶的順利轉型。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