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衢州市出境水斷面(洋港)水質自動監測站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衢州市出境水全部達到II類水標準,比上年提升了一個水質類別。同時,衢州境內13個省控斷面也全部達到II類水,實現歷史性提升。
出境水質量創歷史新高的背后,是250多萬衢州人民齊治水的艱辛付出。
衢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標本兼治、水岸同治,以治促轉見實效,治出了發展新空間,也治出了衢州人民對“一江清水送下游”莊嚴承諾的兌現。
高位推進,提前完成剿劣
“以前都是繞道走過這片水塘,現在臭水塘變成了小水池,還多了涼亭。”上月28日傍晚時分,開化縣芹陽辦事處汶山村東塢自然村的村民寧玉婷和往常一樣,帶著孩子來村里的池塘轉轉。
如今,汶山村水中魚兒暢游,岸邊鳥語花香,歡聲笑語的場景隨處可見。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讓人要捂著鼻子路過的臭水塘。
“這里一直是個死水塘,后來有村民往塘里扔垃圾,甚至死雞死鴨,天熱時散發出陣陣惡臭。”汶山村村主任項忠介紹,為了整治這個只有0.4畝的水塘,辦事處和村里花了不少力氣,不僅清淤,還在塘底鋪上近40厘米厚的砂石,以過濾水質,更引入活水、養上小魚、建起涼亭,臭水塘成了小公園。
去年4月13日,開化縣劣Ⅴ類水體完成改造,成為全省首個完成剿滅劣Ⅴ類水體任務的縣。成績背后,自然有著行之有效的舉措。據了解,開化縣通過改革司法機關內設機構,制定《關于創新完善司法鏈條全方位保障“五水共治”的實施意見》,從嚴從重從快查處破壞水資源環境違法犯罪。此外,該縣還在全省率先成立環境資源與旅游巡回法庭,利用巡回審判車巡回審判,加大反面案例的宣傳。
錢江源頭開化取得的治水成效,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市治水的力度。市委、市政府一以貫之堅守“錢江源頭筑屏障,一江清水送下游”的政治承諾,從踐行“兩山理論”、建設“浙江大花園”高度統籌謀劃治水工作,始終堅持“黨政一把手主抓、四套班子合力推進”的高位推進機制。
去年春節后,全市第一個會議即部署全域剿劣工作;第一場戰役即開展全域剿滅劣Ⅴ類水體大會戰;市委換屆履新后第一次市委常委會即研究部署全域剿劣工作,并提出領先全省的“一個提前、兩個全域”目標,全方位深入推進“五水共治”工作。市與縣、縣與鄉層層簽訂治水剿劣責任書、立下軍令狀,重點抓住“截、清、治、修”四環節,實施截污納管、河道清淤、工業整治等六大工程,按照“五張清單一張圖”要求,全域全面開展剿劣行動。
去年6月底,全部完成全市1501個劣Ⅴ類水體整治,去年10月初,率先通過省對市剿劣驗收。
鐵腕治污,強勢攻堅突破
上月29日,曾經熱熱鬧鬧的衢江區黃壇口鄉牛頭灣自然村里,如今稍顯冷清。
“在這里住了半輩子,如今搬走了說實話心里肯定舍不得。”村民鄧志仙告訴記者,自從確定牛頭灣村整村搬遷后,工作組的干部就不停上門做工作,夫妻倆商量了,為了環境好,應該搬出去,衢州人的“大水缸”才能守得牢。
從去年11月20日工作專班正式進駐衢江區黃壇口鄉到12月10日,全村65戶154人的房屋搬遷簽約工作全面完成。在飲用水源地環境整治工作中,衢江用短短20天的時間就交出了一張漂亮的答卷。
搬遷速度的背后,是牛頭灣65戶群眾為了保護“大水缸”的奉獻情懷,是衢江區傾注最大關懷凝聚民心的“走心”服務。入戶講政策、做工作,到聯系實際、解決困難,衢江區的黨員干部們一刻也沒有停歇。就在近日,搬遷工作組成員還在不斷聯系,幫助牛頭灣自然村農戶銷售柑橘,為其解決后顧之憂。
此舉不僅被全市人民看在眼里,也同樣被全省人民記在心上。省、市黨政主要領導對此給予充分肯定,省委書記車俊、市委書記陳新、市長徐文光對此分別作出批示。
保護飲用水源地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牛頭灣自然村整村搬遷工作也只是其中一筆。記者獲悉,我市以中央和省環保督察為契機,在市區飲用水源保護區整治工作上取得快速突破,除牛頭灣自然村整村搬遷外,位于柯城區的九龍湖度假村也已全部拆除,此外數家山莊景點以及近三十家位于保護區內的農家樂也已全部關閉。
與此同時,鐵腕治污,強勢攻堅尋突破之舉也在我市全面鋪開。去年以來,我市對重點園區企業排污口、規模化養殖場和城鎮污水處理廠實行24小時在線監控,新建地表水監測站10個,啟動負氧離子監測體系建設。為更好發揮智慧環保、環境醫院作用,我市強化“線上線下”融合,開展精準執法,實施鐵拳執法行動4次,立案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359起,罰款1461.4萬元,起到了很好的威懾和警示作用。
全心履職,打造河長樣板
上月27日,晌午的陽光灑在龍游縣小南海鎮箬塘村箬塘的水面上,溫暖又恬靜。村黨支部書記李炎根正在巡查該塘的水體狀況,看到水面上有些許漂浮物,他麻利地拿起網兜打撈。
今年53歲的李炎根,擔任村支書多年。現如今,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箬塘河長。
組織開展包干河道水質和污染源現狀調查、制訂水環境治理實施方案、推動落實重點工程項目、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做好督促檢查,確保完成水環境治理的目標任務。李炎根相告,雖然只是一個村水塘的河長,但他的職責可不輕,重要性更是不用多說。
這些年來,李炎根守護在這條河道上。他看著箬塘一天天變得干凈、清澈,就好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天天成長著。“心中只有一個箬塘,怎么樣也要保護好。”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作為河長,除了親力親為之外,如何發揮其他黨員干部能動性同樣至關重要。箬塘村向來靠天存水,缺少活水源。村里有大大小小、互不相連的水體上百個,李炎根專門邀請了不少黨員擔任村里的“護水大使”,頒發了聘書,簽訂了責任書,一同治理這家鄉之水。
河長治水,是我市發揮各級黨員干部在剿滅劣Ⅴ類水中先鋒模范作用的體現。像李炎根這樣的河長,在我市更是不勝枚舉,在治水戰線發揮自身的價值。
在我省先行先試的河長制,如今已成為中央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去年10月1日起,浙江河長制又將邁上新臺階,《浙江省河長制規定》正式施行,河長履職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這部法規是國內首個關于河長制的地方性法規。
根據中央、省里部署要求,我市組建市河長辦,增設河長處,并完善相應工作制度。在我市,由市、縣四套班子帶頭擔任河長,全市共有1600多名河長認真履職,市、縣、鄉履新領導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認河、巡河。
為確保治河不容有失,我市建立“河長履職承諾、述職評議、媒體問詢、考核問責”四大機制,同時依托智慧環保構建“信息共享、分析預警、電子考核、閉環控制”河長信息平臺。去年11月初,我市率先通過全省河長制的驗收工作,成功打造河長制的衢州樣板。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