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沿河路房屋經過立面改造后的場景。通訊員王國洋攝
上月25日下午,路橋橫街鎮居民陳女士帶著外孫女在中心河沿河綠道上散步曬太陽。她告訴記者,這條自家門前的綠道建起來后,周邊環境越來越好,幸福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這得益于目前正在開展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生活品質提高了很多。”
整治空中“蜘蛛網”,杜絕線亂拉;集鎮主要街道兩旁房屋立面改造;安寶廣場改造提升;……作為全省44個創建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樣板鎮之一,今年以來,橫街按照建設“宜居、創新、生態、智慧、海綿”的目標,著力推進“一加強三整治”,落實六大行動措施,劃定整治范圍面積1.45平方公里,梳理出整治項目37個,計劃投入資金1.9億元。
該鎮黨委書記項云明介紹,橫街是抗日名將陳安寶的故里,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中,他們充分挖掘陳安寶將軍的故事,增加建筑改造元素和風貌。截至目前,37個整治項目已基本完成,轄區環境質量不斷改善,鎮容村貌煥然一新,民國風情初步呈現,一個有故事、有記憶的美麗小鎮已然成型。
政府群眾齊攜手,項目推進有力度
陳女士的感受來自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給她一家帶來的切實變化。陳女士家的房子在沿河路邊上,屬于立面改造的對象,是簡單追求外表的美觀,還是和群眾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橫街鎮選擇了后者。
鎮里和設計單位協商后決定,將立面改造的房屋弄成拱形或者方形騎樓的樣式。改造后的房屋不僅樣式美觀,還能延長房屋的壽命。參與立面改造的每家房子出資一萬元,其他費用政府承擔。這樣一來,不僅發揮了群眾的主體性,還減輕了政府的資金壓力。
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只有把鎮里中心工作和群眾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提高群眾的認同感和獲得感。該鎮鎮長王江介紹,中心河兩岸的綠道改造提升就是最好的例子。
中心河是橫街集鎮區的主要河道,約2.5公里長。雖然經過前期“五水共治”行動后的清淤疏浚、截污納管等工程,水質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沿河兩岸道路被附近居民和企業當作堆放雜物的場所,環境和集鎮區格格不入。
鎮機關干部和相關村(居)的村“兩委”班子成員一起挨家挨戶走訪群眾,向他們宣傳環境整治對他們生活品質的影響。做通思想工作后,他們主動搬離雜物,沿河綠道建設順利推進。按照海綿城市的建設要求,沿河兩岸的綠道建設采取下沉式綠地、可滲水鋪裝等方式。
目前中心河兩岸計劃建設的4公里游步道已完成2公里,成了很多居民散步的去處。
全方位立體齊動手,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新興路是橫街鎮集鎮區的一條主要道路,由南到北連接東方大道和白劍線,沿街商鋪、餐館眾多。長期以來,道路兩旁各種線路像“蜘蛛網”一樣;廣告牌大小、顏色不一,又很陳舊;路面破損嚴重,車輛亂停亂放現象較普遍,一到下雨天,堵車更是經常發生。
改變從新興路開始著手,橫街鎮以規劃為引領,從道路路面改造提升開始,清理線亂拉、統一規劃廣告牌、拆除沿街房屋的防盜窗以及頂樓違法建筑、劃分停車位,并對房屋進行立面改造。一年多來,新興路舊貌換新顏。
陳先生在新興路上開了一家藥店,他親眼目睹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給這條道路帶來的變化。他說,以前顧客來買藥,由于沒有專門的停車位,導致他們要把車停在很遠的地方,久而久之生意也越來越不好了,“現在專門畫了停車位,有的路口還安裝了紅綠燈,道路交通井然有序,停車更加方便了,生意也明顯變好了。”
陳先生說,隨著集鎮面貌整體的改善,旁邊開的商鋪也越來越多,來消費的人也多了起來,新興路成了人氣比較旺的街道。
自橫街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以來,共改造主要街道老式封閉卷閘門213間,累計拆除戶外不規范廣告1390余處,清理小廣告、亂張貼亂涂8423處;完成道路改造提升6條,完成145個交通安全隱患點整治;新建5個公共停車場、新增停車位892個。
引資與引智齊發力,理念創新模式佳
上月25日,記者從東方大道往新興路方向走的時候,一眼便看到了民國風的牌坊。十幾米高的牌坊上面寫著“橫街鎮”三個大字,把下面的道路分隔成雙向四車道。夜晚,在燈光的襯托下,景色很是迷人。
據橫街鎮城建辦主要負責人韓利軍介紹,建造牌坊的160萬元資金全部是由鄉賢們出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開展以來,橫街鎮注重吸引鄉賢參與其中,發揮他們人脈廣、資源優等特點,為該項工作“添磚加瓦”。橫街鎮鄉賢聯誼會副會長、商會會長、歐路莎董事長林華友積極參與其中,他不僅發動商會成員募集建造牌坊的資金,還捐贈企業生產的智能馬桶給安寶廣場內的公廁使用。
引資更引智。為有效補齊鄉鎮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缺乏技術、能力、經驗等短板,橫街聘請了兩位駐鎮規劃師,并在路橋全區首創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EPC),使設計方和施工方之間的銜接更加緊密,最大限度地發揮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管理人員在各自領域的優勢,提高工程建設效率。目前,EPC模式運行后,項目進度提速50%。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