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時節,慶元縣域內7大水系沿岸56個村莊的許多熱心村民,走馬燈似地往鄉、鎮政府跑,爭先恐后地表達自己強烈的意愿和決心,競聘護河治水的“民間河長”(《麗水日報》12月20日一版報道)。
這是最近發生在冬日里的一則暖心新聞。
“民間河長”的責任很重,要求也很高。要有足夠的能力和精力做好責任河道繁雜的保潔、管護、巡查工作。既要不怕臟不怕累,又要敢于仗義執言不怕得罪人。我們要為山區農村的這些有公益心、有責任感的熱心群眾點贊,為他們的“跑官”競聘行動喝彩。
為生態自覺意識在山區農村的覺醒點贊。慶元“民間河長”競聘的火爆,最大的驚喜是群眾生態自覺意識的加快覺醒。在不同的發展時代,百姓的需求不同。過去,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農耕思想驅使,向“母親河”過度索取,破壞多,呵護少。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護河治水成為風氣、成了自覺,這確是生態文明的一個可喜進步。
為競聘“民間河長”的制度創新鼓掌。針對以往民生工程實施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上面熱、下面冷”“干部干、群眾看”的情況,在制度的創新和措施的落實上做足文章,巧妙破題。“民間河長”制度的推出,真正調動了百姓參與的積極性,讓村民成為民生工程建設的主體,形成了一個貼近實際、貼近民眾、貼近民心的有效載體。
為競聘“民間河長”的社會效應欣慰。實施“民間河長”制度是對“行政河長”制度的一種有益補充,這一公益崗位的推出,有利于治水主體責任的更好落實,讓每條大河小溪都有了專門“管家”和“護士”。采取公開競聘、公平角逐,是慶元競聘“民間河長”制度的閃光點。由此,激發了山區村民爭相護河治水的責任心,點燃了民眾守護生態、修復山水、美化家園的熱情,推動了河道改革、綠色產業和富民經濟的新發展。
“民間河長”,是工作在“五水共治”最前沿的“治水員”。這樣的公益崗位受到熱捧,無疑是生態文明理念扎根山村的體現,并且成為了山村民眾的自覺行動。有這樣的“跑官”熱情,應該點贊,值得鼓勵。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