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吳興區織里鎮織里街道大河社區,一座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的公共停車場完成了基本的路基建設和車位劃設。該停車場可以為附近居民提供近200個車位,這對當地居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而就在半年之前,這里還是一片雜亂無章的裝卸貨的堆場碼頭,滿是砂石、木材等建筑材料。
“我們今年加大了對違章建筑的整治力度,這個堆場碼頭就是其中的一個整治重點,也是要啃的第一塊‘硬骨頭’。”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織里分局織里分隊相關負責人說。
此前,考慮到此處面積比較大且周邊并沒有比較正規的停車場,在場地清理完成之后,織里街道聯系規劃部門,對這一區塊的再利用進行規劃設計,進行了多次的填土作業,在市政部門的協助下,一座嶄新的停車場現已初具規模。
這是織里鎮全力以赴推進“三改一拆”工作的精彩縮影。今年以來,該鎮持續加大對違法建設的查處和控管力度,當好拆違控違主力軍。截至上月底,共拆除違章建筑面積123萬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標的410%。同時,嚴格查控新增違建,共發現新增違法建筑8處,全部做到“即查即拆”。
在該鎮利濟街道,通過前階段大型拆違行動后,執法隊員又將目光鎖定在了背街小巷的各類小型違章搭建。經過排摸,該街道對轄區通道內私自搭建的水池、亂接的水龍頭,消防連廊上私設的隔離門、小陽臺,以及新世界農貿市場周邊的亂搭建、亂豎牌等現象進行了一次集中整治。中華路沿線2萬余平方米違建、織里村7.5萬余平方米違建、利濟燒烤城3100平方米違建、漾西徐榮新廠房違建等一批“硬骨頭”也被一一啃掉。
事實上,該鎮“三改一拆”得以火速推進的背后,是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工作中,織里鎮建立黨委政府統一領導,行政執法分局統籌協調,多部門分工協作的聯勤聯動工作機制,有效整合資源,形成優勢互補,排除執法障礙。同時,針對大型拆違行動,以拆前準備、拆中盡責、拆后跟進的“三步”工作法實施拆除工作,有效破解了過去“要快穩不了、要穩快不了”的困境。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