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垃圾,勿要亂糟糟放一堆,請大家仔仔細細分開……”這兩天,只要聽到智能垃圾收集車“唱”起方言小調,慈溪市周巷鎮興柴村村民鄭國滿便會拎起分類垃圾桶站在家門口,等待保潔員上門回收垃圾。如今,像鄭國滿這樣主動參與垃圾分類的村民,在興柴村已占到七成以上。
今年以來,興柴村在推進垃圾分類上頻出新招。上月起,該村實施了垃圾分類智能化科學管理模式,向每戶村民配發裝有智能芯片的分類垃圾桶。芯片里存儲著村民的家庭基本信息以及垃圾分類相關數據。每天傍晚,興柴村的保潔員會開著智能垃圾收集車分片上門服務,對村民家中的分類垃圾桶進行智能掃描、垃圾分類質量打分,并將回收的廚余垃圾運到當地的餐廚垃圾處理中心。
在部分興柴村村民家中,除了手提式分類垃圾桶外,還有一些用于臨時丟放垃圾的小桶和小盒。“你看,柑橘的果皮可以放在這個廚余垃圾收集桶里,用完的餐巾紙可以放到那個裝其他垃圾的盒子中。在智能垃圾收集車來之前,我會將收納的垃圾統一倒入村里發的分類垃圾桶中。”村民陳渭根說。
目前,興柴村對垃圾分類實行了積分制管理。手提式分類垃圾桶、智能垃圾收集車等已實現數據聯網。在村里的垃圾分類積分超市,村民可以拿著聯網的積分卡,將垃圾分類中獲得的積分兌換成所需的生活用品。
據了解,在廚余垃圾分類質量評比方面,興柴村設置了優、良、一般、差4個等級,對應的積分分別為10分、8分、6分、0分。“每天,保潔員會利用垃圾收集車上的智能裝備,對村民分類的垃圾稱重、分析、打分,并將積分輸入系統。”村黨總支書記茅煥清告訴記者,該村還組織物資回收公司定期回收村民分類的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并對配合回收的村民實行積分獎勵。
在推進垃圾分類智能化的基礎上,興柴村將進一步發揮黨員、村民代表、志愿者和“網格長”的監督作用,發動他們共同參與全村的垃圾分類推廣和管理,對垃圾分類不主動、不到位的村民進行監督指導,讓垃圾分類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