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剩菜剩飯是其他垃圾,要放在這個黃色垃圾桶里。”“玻璃瓶屬于可回收物,放到旁邊的藍色垃圾桶里……”昨天上午,海鹽縣濱海一號小區瑞源物業副經理陶小紅一上班,就去各個垃圾桶擺放點查看分類投放情況,并和現場幾名新來的住戶講解生活垃圾分類知識。
“在沒有進行垃圾分類的時候,我對這方面也知之甚少。”陶小紅介紹,“得知我們小區要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后,我查看了相關資料,學習了相關知識,深有感觸,覺得應該盡自己的一份力,就對這項工作特別上心。從一個星期的實施情況來看,小區居民正在逐步接受,慢慢養成習慣。”
記者在濱海一號小區內看到,環境整潔優美,垃圾分類亭、小區入口處和每幢樓的出入口都擺放著垃圾桶,桶身標注著收集垃圾種類,方便住戶投放垃圾。按照海鹽縣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小區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藍色桶)、有害垃圾(紅色桶)、其他垃圾(黃色桶)三類。“我在上門走訪時發現,不少住戶已經自行配備了多個垃圾桶,用實際行動來支持這項工作。”陶小紅說。
采訪中,記者碰到了住戶湯奎祥,他是小區里的一名垃圾分類勸導員,在勸導員這個沒有任何報酬的崗位上,湯大伯充滿熱情。“我們小區是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小區,看到小區需要垃圾分類勸導員,我毫不猶豫就報名了。”湯大伯笑著說,“一個星期做下來,我已經掌握了垃圾分類的具體情況,不會分錯了,我會堅持做下去,并努力帶動更多人。”
“為確保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順利推進,當好樣板,我們小區組建和培訓一支分類勸導員隊伍,負責小區垃圾分類工作全過程的監督、指導和協調,并挨家挨戶上門宣傳,提高住戶的分類意識和環保意識,我們還配備了一名垃圾分類督導員和一名志愿者,助推小區垃圾分類工作。”陶小紅說。
垃圾減量分類工作是2017年海鹽縣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在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分類處置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海鹽縣在城區啟動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堅持“政府主導、屬地負責、全民參與”的工作原則,探索構建生活垃圾分類與循環利用體系和智能化管理體系,全力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為建設“三優海鹽”營造良好環境。
目前,海鹽縣在濱海一號、楓葉村、城西逸豪苑3個小區率先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工作。“實行垃圾分類不僅改變了老百姓的文明習慣,大大提高了全民素質,而且也為推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利用打好了基礎。”縣垃圾減量分類辦公室主任金愛明說。預計到12月底,海鹽城區60%的小區都將實行垃圾分類。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