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干區治水辦在環筧橋機場周邊打造了首條特色郊野河道。
“這個概念是相對于城市景觀河道提出的,說白了就是城郊接合部,更偏郊區一點的河道。”江干區城管局河道科科長劉克貞說。
這條郊野河道是機場港,全場1900余米,流經筧橋街道筧橋、黃家、同心3個社區以及九堡街道宣家埠社區等。這些社區有一個共同點,都是非常典型的城中村。
64歲的章麗娟,是同心社區居民。在她印象里,機場港曾經是同心村人的水源。小時候,村民飲用、洗衣服、洗菜都是直接從河里取水的。后來經濟發展了,沿河搭起了很多房子,污水直排到河道,水就不好了,臭得厲害時大家捂著鼻子繞著走。
現在好了,她每天晚上吃完飯,固定節目就是要到河邊散散步、跳跳舞。“現在機場港筧橋段水質已經穩定在Ⅳ類,成功消劣。”筧橋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員盧杰說,2014年以來采用了截污納管、河道清淤、生態治理等綜合手段進行治理,今年光是拆違后清運的建筑垃圾就有1800多噸。
劉克貞說,機場港周邊有建設江干郊野公園的規劃,所以江干區在對機場港進行“美容”時,就按郊野河道的定位“整”,盡可能保持原汁原味,富有自然野趣。比方說,河岸駁坎都是原生自然的,河道也按原來的路徑走,河邊的植被也盡量保持原生態面貌,游步道也盡可能跟村道一一連通。
“你看,那棵樹總有100多年了,我小時候就在的。”章麗娟指著一棵大半枝條已垂入水里的老樹說。
此外,由于是拆遷區域周邊,河岸邊的圍墻也成了一道景觀,他們結合郊野公園整體規劃,把沿線地域文化、風土人情也都融入進去,繪制了“碉堡文化”、“抗戰文化”等軍事主題文化墻繪400米。
今年江干區已經完成全面剿劣的任務,八成河道目前達到Ⅳ類水標準,接下來就要在保持水質前提下提升河道的感觀度了,明年治水的重點就是打造江干區美麗河道,其中郊野河道是一種類型。明年,治水辦還打算在筧橋區塊內打造2-3條郊野河道。
此外關于城市景觀河道方面,江干會更注重提升河道感觀度、色度、透明度等細節。值得一提的是,還要打造一條江干區的“黃金水道”——新塘河,連接錢江新城與城東新城一條紐帶,尤其在亮燈方面,與錢江新城燈光秀融為一體。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