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在我們黨和國家的發展進程中具有極其重大的歷史意義。這段時間以來,全市環保系統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貫徹落實大會精神,推進我市生態環保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按照黨中央和省市的統一部署和要求,10月27日晚,市環保局召開局黨組擴大會議,專題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環保干部表示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好,以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環保干部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牢記使命擔當。為把湖州打造為踐行“兩山”重要思想樣板地、模范生和具有示范意義的生態產品、生態作品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一是始終牢記使命,牢固樹立打造樣板地、模范生的責任擔當。十九大把生態文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的起點上,湖州作為“兩山”重要思想誕生地,必須打造踐行“兩山”重要思想樣板地、模范生,在湖州這一歷史進程中,環保人承擔著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歷史使命,必須主動扛起生態環保責任,進一步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文章寫深寫透,必須奮力爭做全省、全國標桿。二是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努力開創生態環保工作新局面。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圍繞更好地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要在助推綠色發展上提升新水平,助推服務“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在改善環境質量上提升新水平,有效實施藍天碧水凈土工程;在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生態創建上提升新水平,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市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在構建現代環境監管體系上提升新水平,形成環境執法高壓態勢。三是深刻理解新時代黨的建設新要求,全面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十九大報告提出,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打鐵必須自身硬。環保部門作為環境保護的主力軍,必須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上來,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不斷加強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能力建設,提高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要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把管黨治黨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加強和改進工作作風,加快形成“嚴、真、細、實、快”的干事創業氛圍。要嚴格自律,每一名環保黨員干部要堅決做到對黨絕對忠誠,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通過全面從嚴治黨引領環保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業務過硬、責任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的環保鐵軍。
眼下,各級環保干部正狠抓當前各項工作,確保實現全年紅。要從嚴從實從細抓緊梳理年度各項考核指標完成情況,確保全年紅。對完成較好的指標,進一步確認,保持良好工作勢頭;對達到了進度要求的指標,立足趕超,爭取超額完成任務;對未達到進度要求的指標,切實查找原因,迅速研究制定過硬措施,找準工作的關鍵點和癥結點,挖掘潛力,搶抓時機,確保完成。具體到環保部門來說:一是美麗湖州建設要確保考核優秀,二是“五水共治”要全力再奪“大禹鼎”,三是省對市環保局長目標責任制考核力爭優秀,四是市“四新”主題實踐考核要爭先,五是治氣優良率要再提升,六是污染治理要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七是中央環保督察要持續做好整改工作,八是環保改革特別是區域環評、智慧環保建設要加快推進,九是執法監管、固廢管理要再加強。總之,既要發揮環保牽頭抓總,又要抓好自已本職,創新實干,扎實苦干,讓每項工作都體現出“環保速度”、展現出“環保形象”。
一邊狠抓當前工作,一邊謀劃來年工作,環保干部表示要吃透上級精神,把握發展趨勢,堅持問題導向,注重改革創新,確保走在前列。一要明確目標要求、重點任務。以“兩山”重要思想為引領,緊緊圍繞湖州“趕超發展”大局,把立足崗位履職、改善生態環境、服務保障發展作為基本出發點,把思想大解放、觀念大更新、能力大提升作為關鍵突破點,牢固樹立服務環保、法治環保、智慧環保、擔當環保“四大環保”理念,實施治氣、治水、治土三大行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為實現“兩高”奠定堅實的環境基礎。二要創新載體抓手、工作亮點。 2018年要改革創新、克難攻堅,拉高標桿、全力作為,以一流的標準提出確定明年工作目標和具體任務,重點實施碧水藍天凈土提升工程、服務綠色發展助推工程、生態文明建設樣板工程、現代環境監管體系升級工程、環保改革創新工程、湖州環保鐵軍鍛造工程的“六大工程”,不斷健全完善“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環境管理體系,不斷提高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三要落實項目推進、督考推進。要以新的要求指導新的實踐,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按照“重點工作求突破、單項工作創一流、整體工作爭先進”的工作要求,落實重點工作項目化管理,強化督查考核,開展月度交流、季度檢查、年度通報,全力推進美麗湖州建設和治水、治氣、治土等工作,努力推動環保事業取得新發展。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