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城區,我市高新區的自然資源并不豐富,低碳出行、休閑游憩的綠色空間有待拓展。和合公園、市民廣場、葭沚涇文化長廊等,是目前可供市民休閑的選擇點。
在構建省域大花園、高標準建設美麗城市的理念推動下,高新區迅速行動,整合中心城區資源,推進規劃發展,城區景觀帶、公廁革命、綠心度假區、百里廊道(游步道)工程等概念躍然紙上,旨在改善生態環境,優化人居品質,提升群眾健康生活習慣。
自帶美顏模式的城區景觀
近日,臺州名人“鳥叔”的朋友圈一組照片被廣泛傳播。照片里,清晨的陽光斜照著林立高樓,倒映在水中的鏡像成另一個清澈的畫面,沿河岸邊亭臺廊橋掩映在銀杏之中,落葉鋪了一地青石板……
這個自帶美顏模式的景觀帶就是高閘浦河道整治工程的萬華城小區段。
前期拆違、清淤、河道拓寬、沿河截污,后期加強生態護岸,修建游步道、棧道,完善綠化景觀配套工程,未來還將興建雕塑、文化墻等,展現臺州歷史……歷時3年,高閘浦綜合整治工程的西段已全面竣工。
站在中心大道六號橋觀景臺往東西兩邊看,沿河兩岸的游步道都已鋪設完畢,兩旁也都種上了草木,構成了臺州主城區新的一處靚麗景觀帶。
作為貫穿臺州高新區東西走向的大動脈,高閘浦西接永寧河,東至一條河,沿線遍布居民住宅區。在全長7.22公里的高閘浦綜合整治工程中,高新區段(學院路至一條河)占了5.77公里,是整治工程的重中之重。
“今年,高新區重點對高閘浦水系進行斷面消劣,提升河道水質。學院路至東環大道段的水利工程目前已完成,景觀亮化、雕塑、文化墻等工作正在加速跟進。”高新區建設水利局副局長何國民告訴記者。
自帶生態功能的休閑綠道
位于市府大道中段的赤龍山公園,因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常常被忽略,經年累月,整個山體環境變得臟亂差。
10月底,高新區響應省委、省政府建設省域“萬里綠道網”,市委、市政府“千里休閑綠道網”建設戰略舉措,全面開展廊道(游步道)工程建設,赤龍山公園作為第一批項目之一,被提上議程。
據了解,長約2.5公里的赤龍山公園游步道因形就勢,引進“海綿體”概念,創新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材質鋪裝道路。這種材質的優勢在于透水性強,能積極引導雨水滲透到地下,同時利用生物滯留設施和植被緩沖帶功能,實現雨水自然留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生態效益。
同期,高新區在葭沚涇沿岸建立供應步行和自行車需求的慢行系統,同時加以沿河各橋橋下通道的亮化美觀處理,與城市交通網絡有機分離,形成完整的綠道系統。
“充分利用城區山林資源,形成通達完善的步行或騎行綠道,多點位打造供市民鍛煉身體休閑慢行的空間。”高新區建設水利局副局長單方權表示。
未來,市民出門5分鐘就能到達社區綠道,15分鐘可達城市綠道。
自帶網紅氣質的未來公廁
位于市府大道358號臺州日報社的西邊,一座獨特的公廁正在緊鑼密鼓改造提升中。
一座拱形小山坡似的建筑已初具雛形。效果圖顯示,公廁外部綠植覆蓋,多扇拱形門開在“山坡”坡面。據悉,作為第一批改革的公廁,它將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建設。
根據《臺州市區“公廁革命”(公廁改造提升)工作實施方案》,三年后,類似的公廁將一改臟亂臭的形象,遍布臺州城鎮,甚至有可能成為臺州市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美觀、干凈,只是未來公廁的外在特征,生態化、智能化、人性化才是它的內核。
記者了解到,我市將選用優質、新型、環保、節能的建筑裝飾材料,對具備改造條件的公共廁所進行外墻立面改造,引入“浙派建筑”特色。
同時,將引入專業化公廁管理團隊,利用智慧城管APP,推廣“廁所數字地圖”“二維碼掃描一鍵投訴”等“互聯網+廁所”管理服務創新手段,實現地圖找廁所、用廁所、評廁所功能,將城市商業區、交通樞紐、公共活動場所內的公共廁所納入評價體系,努力打造廁所管理新標桿。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