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人都在感嘆麗水攝影節構建的攝影“大花園”,把攝影的光輝歲月彰顯在麗水,讓麗水的真山真水通過這個舞臺,走向世界。
國際攝影家眼里的麗水城
多次來過麗水的意大利攝影師克羅迪奧·布魯福勒,因為2017麗水攝影節故地重游。他曾六次造訪麗水,每一次都有不同體驗,每一屆攝影節都讓他看到中國麗水翻天覆地的變化。
還是那些真山真水,還是“天人合一”的中國古典哲學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不同的是麗水人的生活越來越美,攝影文化底蘊越積累越厚重。
“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攝影展,讓我看到了很多中國新生代攝影師的作品。他們反映時代變遷,是很棒的攝影師。對于世界而言,中國攝影師將有能力做更多影響世界的事情。”克羅迪奧·布魯福勒認為,攝影是橋梁紐帶,中國人會用攝影藝術表達觀點,就意味著將有更大能力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來自古巴哈瓦那的尼爾森·拉米雷斯是米修攝影的國家地理總監。他告訴記者,麗水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一座小城帶給人許多溫暖。
有同感的還包括愛麗舍博物館總監塔季揚娜·弗蘭克。她表示,在博物館領域,2017麗水攝影節展出的攝影作品都是出類拔萃的,這可能與麗水城市獨特的文化魅力有關。
麗水攝影節的“老朋友”——斯洛伐克人盧博米爾·史密達則認為,這屆攝影節的組織工作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000余個展覽組織得如此之好,令人嘆服。
邊走邊拍的韓國攝影家李虎珍是自費來攝影節學習交流的國際影友。他看了所有展館后認為,美術館、油泵廠、大修廠的參展規模特別大,水平也特別高。他可以隨時隨地學習這些國際上,尤其是中國的多元化的精品佳作。
國內攝影師眼中的今日處州
11月19日,現代攝影網發表一篇署名報道——《對麗水攝影節的觀察》,文中用很大篇幅特別稱贊了由傅擁軍、拉黑策劃的七條小巷攝影展——《讓我們從此有關系》。
文中提到“采取工作坊的方式,邀請藝術家在麗水七條小巷,和居民互相溝通進行拍攝,繼而擴大為小巷居民參與互動的系列藝術活動項目。這個展覽,策劃、實施、設計到陳列,工作量非常龐大,還出了小巷畫報,展覽從半空、墻上、樹上、堂前屋后,全方位立體展示,相當有難度。最終,展覽的效果很迷人。”
“小巷展覽的突破性意義在于:拉近了攝影和大眾的距離,解決了觀看和參與度的問題。對攝影如何走出文藝圈子的觀看模式做了一次特別有效的嘗試。策展人的創造力,讓大街小巷也成為最好的展場。項目組還通過建立小巷微信群、家庭走訪、歷史調研等活動,讓居民彼此之間有了關系,相互更加熟悉。走在小巷里,處處是影像的氣息,溫馨祥和,和小巷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是攝影節中最接地氣的展覽。”
誠如文中所言,廣州攝影師盧燕輝第一次來到七條小巷,就覺得這個創意非常棒。“小巷把我們的攝影藝術融入生活當中,因為看到阿姨她們的笑容,我就覺得這是很好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2017麗水攝影節是一場“既接地氣、又接天線”的中國攝影文化盛宴。《騎行在田野上》《鄉村醫療》《鄉村空間》《新生命空間》《宜家劇場》以及《顯影》和《京張鐵路》《小學生攝影展》《邊界》《歸塵》《對面》《木厝》等攝影作品都得到了現代攝影網的重點推薦。
2017麗水攝影節還是展會經濟的“外延陣地”。麗水正走在打造攝影全產業鏈之路上,新業態不斷涌現。以攝影為契機,麗水正深化攝影文化體制改革,探索文化產業發展新業態,促使攝影文化產生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目前,麗水已建成2個攝影產業園、100個攝影采風基地,中國首個攝影博物館也落戶于此。麗水還推出攝影高端論壇、“甌江行”攝影大展、中國國際數碼展等品牌項目。這些都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國內外攝影愛好者到麗水自費采風創作,進一步提升麗水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市外攝影人眼里的“世外桃源”
在2017麗水攝影節分享晚會上,攝影師王嵬的展覽《我的京張鐵路》獲“專家推薦展覽”,本屆攝影節的1050個展覽中,只有10個獲此殊榮。
10多年來,“90后”的王嵬行攝路程已達40多萬公里。他的照片拍下的中國火車之美,不單單是一幅幅畫面,更關鍵的是影像背后的意義和思想。為此,王嵬拍攝了《我與京張鐵路》,并在麗水攝影節上展出,將京張鐵路的古今變遷故事娓娓道來,呼吁人們保護和利用這條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條鐵路。
在進入高鐵時代不久的麗水,看到這樣的中國鐵路故事,不由得讓不少觀展市民感同身受:“中國強大了,時代在前進,攝影與時俱進,講出了中國人崛起的故事”。王嵬也表示,來麗水攝影節參展,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他想把中國鐵路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攝影節平臺,每個攝影人都在收獲掌聲和鮮花、啟迪和智慧。
“我在這里吸收很多攝影大師的營養,碰到攝影瓶頸,我們通過攝影節觀展后,回家再把自己往上提升一步。”臺州攝影人陳放明這樣評價麗水攝影節。
來自溫州的葉榮光告訴記者:“這幾天看了影展,帶著這份啟發,在前幾天舉行的國際跳棋公開賽現場,抓拍到了一張荷蘭國際特級大師娜塔利亞的比賽照片,特別興奮,現學現用。”
而在古董相機收藏展——2017麗水攝影節最特殊的展覽上,北京人路萬江帶來了他所有的古董相機。香港策展人麥安評價說,這是在大都市都難得一見的古董相機展,卻在麗水看到了,可見麗水人對攝影的癡迷!
市內攝影家鏡頭里的“心靈家園”
在“麗水攝影師百人聯展”上,一位坐著輪椅的攝影師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叫張志忠,2歲患小兒麻痹使得他下肢癱瘓。命運阻擋不了他追求藝術的夢想,初中畢業后,他走上了攝影之路,屢次獲獎。這次他帶來的是一組跨越30多年的老同學肖像,講述時間的故事。
據張志忠介紹,這些老照片當時照的都是十幾歲的學生,都是比較純潔,比較稚氣的一張張臉。但是現在都是快50歲的人,臉上都有皺紋、頭頂都有白發。時間改變了他們的容貌,卻改變不了時代的烙印,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使命和擔當。
百人聯展,100位攝影師,100個展覽,麗水攝影節第一次舉辦如此大規模的本土攝影人展覽。在麗水攝影師百人聯展總策展人看來,100位攝影人共同創作了一幅生動的影像畫卷,一本麗水的影像志。
2017麗水攝影節,既是世界攝影的后花園,又是中國攝影的“百花園”,還是麗水攝影的“大花園”,更是麗水攝影人、麗水人的心靈家園。
誰不夸自己家鄉美!攝影人正全力展現著麗水獨特的山水之美和人文底蘊,講好麗水故事、中國故事,讓攝影文化趕上世界超媒體時代的新征程。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