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進桑洲鎮,就會看到一條寬闊的河道穿鎮而過,它就是桑洲百姓的母親河——清溪。清溪,發源于天臺縣蒼山北麓,由天臺下溪頭村進入寧海桑洲境內,經上葉、遼車、坑口村至桑洲穿村而過,自西逶迤東去,在三門縣沙柳旗門港注入三門灣,全長40余公里,流域面積164平方公里,其中我縣境內流域長度12公里。
進入深秋,溪水帶著股涼意,淺灘處波光粼粼、清澈見底,臨水邊有巖石砌堤護壩。從遠處望去,仿佛一條銀鏈鑲嵌其中。據村里人說,清溪里還有香魚,這種魚又稱清君子,對水質要求極為苛刻,是一群很“清高”的魚。曾有一段時間,由于河道被污染,很多年不見它們的影子,“如今,香魚又回來了,這是對我們治水成效的最大褒獎。”桑洲鎮五水共治辦負責人表示。
由于清溪流經三地,許多交叉地帶屬于“真空地段”,所以一旦遭受污染,往往陷入無人管理的境地。下洋周村和書帶看村這兩個分屬寧海和三門的村落,曾經就因為河道污染問題,鬧過不少矛盾。下洋周村位于書帶看村的上游,當時,兩村交界處有一家養豬場向清溪下游排放污水,“一方面養殖戶沒有截污的意識,污物直排,確實影響下游;但是另一方面,即使我管轄的河段治理干凈了,也會迎來上游的各種污物和垃圾。”這一帶的河段長周秋長說。
正是看到了各管各模式治理不好清溪,2014年4月,由桑洲牽頭,三地簽訂了聯合治水共同決定書,明確提出了三地協同治理清溪和“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這使清溪流域河段長們的工作思路一下子清晰起來。在這條40公里長的清溪上,天臺、寧海、三門三地共安排了30多位河段長,每一位河段長每天責任明確地守護著平均1000多米的河道,他們相互聯系,又相互幫襯。每個人手機上都有上下游河長的號碼,河道有問題,一個電話就能馬上處理。
如今,三地已建立聯防聯治平臺,共開展聯合執法7次,交叉督查8次,堵截排污口11個,關停搬遷沿岸污染企業5家、養殖場10余家。累計清理河道40公里,清除河道垃圾1000余噸,拆除沿岸違章建筑45000余平方米,實現了清溪“河面無雜草、無漂浮物、無障礙物,河岸無垃圾”目標,獲得三地沿岸群眾一致好評。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