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應忠彭 林如玨 通訊員 錢飛琴)“建設花園村莊到底能不能讓咱們村里富起來?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最近,溫州市洞頭區東屏街道金岙村黨支部書記方后文最常干的事,便是一手拿報紙一手拿圖紙,和村民們一起學習十九大精神。
11月7日上午9時30分,記者來到村民方均越家。就在他家石屋庭院里,10多名黨員干部和群眾代表圍坐在一起。大伙兒一邊聽方后文的分享,一邊做筆記,隨后還圍繞村子建設展開討論。
移步庭院外,金岙村隨處可見古樸的石頭老屋。一年前,這里還是臟亂差的后進村。緊抓洞頭區推行的“一村一特色、村村是花園”建設機遇,該村利用“石階、石墻、石頭房”等特色優勢,進行整村綜合整治,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咱們搞建設,目的就是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駐村干部陳一誠指著村里的發展規劃圖說,現在環境變好了,村民的腰包如何鼓起來?大家從十九大報告里受到了新的啟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金岙村深挖全村最豐富的特色石屋資源,將目標鎖定美麗經濟。
就在這幾天,陳一誠找來方后文等人一起謀劃,將村里這些沉睡的石頭老房變成富民的金屋銀屋。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大家琢磨出一套靠海吃海的路子,為村子美景種上文化。“石墻石階石頭房、種花種果種文化”——全村正刮起古樸漁村風。講海洋故事、傳勵志精神、繪海洋3D墻畫、辦特色民俗活動……村子里越來越熱鬧。眼見著溫州海岸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就要進駐村里開發休閑旅游,方后文盤算著:“村民把房子租給村里的合作社,然后交給專業公司打理,初步估計,每年可為村民人均增收1萬元,村里還有20萬元左右的收入,周邊的村民還有配套的活干,多方共贏!”
“我的5間石頭老屋已簽定租用協議,每年光租金就有2萬元左右。”村民方均越是金岙村蝶變的首批受益者之一。談及十九大精神在基層鄉村落地,他笑呵呵地說:“看到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就知道不能在外面打工了,咱要回鄉創業。”
石頭老屋逐漸變為富民的金屋銀屋,這在洞頭其他村子也不是新鮮事。記者驅車沿著環島公路蜿蜒而上,一路可見老漁村謀規劃、搞建設的場景。從花崗村到東岙村,再到海霞村……“鄉村振興戰略”猶如一股暖風吹遍海島鄉村。“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洞頭正以花園村莊建設為載體,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洞頭區政府主要負責人表示,未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洞頭將成為現實。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