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關系到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將管網鋪設和終端建設完畢是第一步,如何才能建立適合農村實情的污水治理設施長效運行維護管理機制呢?記者近日獲悉,平湖市新倉鎮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制訂了一套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自營方案,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式。
“老馮你們來得好早,我領你們去看看我家的化糞池……”近日,平湖市新倉鎮石路村11號的住戶朱師傅撥打了便民聯系卡上的電話,讓村里的污水運維員馮海濱上門幫忙清掏化糞池。
“如今平均每天有五六十戶農戶打來電話,要求上門清理化糞池或是隔油池,我們一般都能在24小時內幫大家解決問題。”馮海濱介紹,污水運維員不但負責清運工作,日常還負責對片區內的化糞池和隔油池進行巡檢,及時對這些生活污水進行處理。“每個池每月至少能被檢查到一次,基本可保證萬無一失。”馮海濱說。
新倉鎮副鎮長李俊告訴記者,以往不少鎮(街道)都采用第三方服務外包的形式,但經過對新倉本地農戶的走訪、座談,他們發現通過化糞池厭氧處理后的糞便可以當作農家肥,從而實現資源化、無害化的處理利用。因此,該鎮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制訂了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自營方案,并結合環衛工作建起了一支運維人員隊伍,實施運維人員包干制,印發便民聯系卡,無法自行完成清掏或不愿清掏的農戶,可聯系片區運維人員上門清運,收集后就地裝運到附近村級公廁,再由環衛吸糞車收集統一裝運至鎮中型化糞池,最后由專業公司抽吸烘干處理。通過處理后的污水達標排放到污水管網,殘渣烘干后,用于園林綠化的施肥,整個操作實現資源化的環保運維。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